如果說到廣東美食,人們總會想起喝早茶,吃腸粉,嘗煲仔飯。而作為廣東南部市民的我,從小就是吃著這些日常小吃長大的。
其中的煲仔飯也稱瓦煲飯,一般都是選用瓦做成的“煲”,配上當地的稻米,用猛火控制火候,在飯將熟透之際,將喜歡搭配的肉類鋪在飯面上,然后蓋上蓋子,大火繼續加熱下慢慢等待飯熟透即可。這樣燒出來的飯都較為香口。
生肉或者臘肉將熟之際慢慢流出的肉汁能唄鎖住在整個煲里的米飯,并且這飯能夠與瓦煲獨有的厚重感覺融合起來,相得益彰。就算不吃鋪上的肉,光嘗飯就已經能讓人齒頰留香,停不下來。吃到最后,瓦煲里還會剩有飯焦,但是這沾上肉汁的飯焦也不尋常,又香有脆,就像吃鍋巴一樣,怕熱氣的倒在湯里泡一會兒再吃也一樣可口。
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煲仔飯配方,一般會有臘味煲仔飯、香菇滑雞、豆豉排骨煲仔飯等等。而我們廣州南部較為著名的煲仔飯就是臘味煲仔飯。俗話說,秋風起,吃臘味。臘味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當北風起,走在廣東的老城區街頭我們會很容易就能發現有些宅子的陽臺或者窗戶掛著一串串的臘肉,臘腸,臘雞或者還有魚干等等,一般這些臘制品在晴朗的北風下,無需多理會,只需要短短幾天就能夠風干身,然后被儲存下來,新年過節時聚餐或者送禮用,平日里,臘肉配上菜類一炒,也是一道不錯的風味美食。
這些對我們這邊原住民來說,都是無比親切的童年回憶啊。只要找上一家老字號的煲仔飯餐廳,點上幾款喜歡的肉,靜心等待。例如臘雞腿和臘腸,然后等上二十分鐘,就能看到店家捧著蓋著蓋子,冒著煙的瓦煲過來,你一拎,揭開瓦蓋,頓時臘味的咸香和米飯的醇香撲鼻而來。這才是我們廣東冬天的味道。
有空來嘗嘗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