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生活在故鄉,湘西浦市古鎮。
每天讀書、寫書、攝影、網絡教學……這樣生活著,熱愛著。
是的,這是我的選擇。我選擇了在自己心之所向的地方,做自己深愛了許久許久的事,每一天,踏實且起勁。
要怎么來形容我多么喜歡這個曾讓我有點猶豫的選擇?
我突然有些理解了沈從文先生當時的心情:
“行過許多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也有些理解美國詩人佛羅斯特的有感而發:
“林子里有兩條路,朝著兩個方向
而我——我走上一條更少人跡的路
于是帶來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當我決定辭去工作,成為自由職業者時,我就在心里告訴自己,辭職,是為了讓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去做真正熱愛的事情。世界已經進入3F時代——碎片化(fragmentation)、快節奏(fast)、自由(free)。只有懂得自律,學會如何把握自己的時間與生活,才能獲得真正意義的自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也許很多人都羨慕我成了一個“自由人”,因為“自由”就意味著我可以做很多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可以每天不必按時起床上班,睡到自然醒;不用唯領導是瞻,隨便刷韓劇、綜藝節目,用“葛優躺”的姿勢舒服地捧著手機看電影;沒有繁雜事情的打擾,隨心所欲……
其實,這是“無業游民”、“啃老族”、“寄生蟲”的生活,與我毫無關聯。
真正有上進心的自由職業者,由自己決定工作的時間、地點、方式,繁而不亂,多而不慢,一切規劃得井然有序,比起上班族有過之而無不及。
許多人都很好奇我回到古鎮之后一天的時間安排。于我,自由的本質就是一場最深的自律。
每天清晨,我會六點起床,從不讓自己睡懶覺。玩到半夜三更,睡到日照三竿,是一場慢性自殺,人生的希望就在這黑白顛倒中慢慢地消散了,再尋找時,就難了。
洗漱后的三個小時,用來練書法、運動、學習英語、吃早餐。早上九點到十二點是一天中精氣神最好的時間段,我會用來讀書、寫作。
書稿已與出版社簽約,壓力減小了,所以寫文的時候更自在閑然,靈感來了可以連著寫幾篇,如果沒有靈感,我會輟筆不耕。出的書越多,對自己的要求就越嚴格,許多人和事都在腦海里盤旋著,怕寫壞了,所以遲遲動不得筆。
不寫了,那就一本接著一本地讀。讀書,對我來說是會上癮的事。我家就是一個小型圖書館,藏書已上萬,這些書都是我仔細琢磨,猶豫半天,反復確認是愛不釋手后,一本本買回來的。因此,隨手從書柜取下一本都是心頭所愛。
平日里看書也不會拘泥于某一種類型,小說類、散文隨筆類、美學類、藝術類、收藏類、勵志類、傳記類,都會涉獵。小鎮里早些年認識的朋友們,大都結婚生子,家事一籮筐,平日里沒有人來找我說話。我好似是過著“半隱居”的自由職業者生活,清晨泡一杯清茶,伴著幽靜的音樂,準時與書中的作者、人物談天說地,乏了就起身走走,隔窗眺望遠山和一片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田。
我無比珍惜這樣帶著書香與詩意的清晨。
如果說上午是我在修煉個人的精神世界,那么下午我就變身為現實世界的奮斗者,鷹擊長空。
午飯后,從自己的精神世界走出來,開始利用互聯網與外界對接,在各種工作之間奔忙。我早已習慣了在多重身份間角色轉換:寫作者、攝影師、設計師、網絡攝影課堂教師、三個公眾號的主編。
每一個下午,我需要備課、攝影、修圖、做設計、與客戶溝通、挑選公眾號文章、與嘉賓洽談、給工作的伙伴們安排各項繁瑣事務;在不同的互聯網平臺(郵件、三個個人微信號、微博、QQ)上回復各種信息:有關于工作的、有關于學員的提問的,也有一些讀者的感情生活咨詢。我在一臺電腦和三部手機之間忙碌著,儼然已經從一個詩意的姑娘變成了一個女超人。
吃過晚飯,我會留出一個小時運動的時間。天晴好,就和父母一起打羽毛球;下雨天,就在家中跳減肥操。據說保持良好的體型,是一名優秀女性的必備,健康很重要。
一周之內,會有兩個晚上給學員上攝影美學課,一個晚上主辦一次吧啦創想課堂的免費公開課,另四個晚上的時間留出來,看一些經典電影或讓人獲益的綜藝節目,比如《我是演說家》《朗讀者》《見字如面》。
晚上十一點準時睡覺,早睡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前提,同時能保證第二天醒來精神的飽滿。入睡前用半個小時閱讀心靈成長方面的書籍,獲益匪淺,且會睡得更踏實。
在掌控自己時間與生活方面,我有幾個好方法,愿意跟大家分享,可以推薦給更多的朋友們:
第一,每天記得做時間規劃。你可以專門用一個小本子寫出每日的計劃。在左頁列出自己今天需要做的事情,在右頁做一個分類。然后,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分為:(A類)必須去做的事情、(B類)應該去做的事、(C類)想要做的事。比如今晚八點我要在網絡上給學員上攝影課,我就會把這件必須去完成的事情寫在A類清單中。把今天要做的所有事情按照這樣的清單列下來,做完一件事畫一個勾。這樣你就會做到心中有數地去生活,就不會把日子過成亂麻。
第二,永遠清楚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要把生命里更多的時間花在真正熱愛的事情上,就像我認定了寫作對我來說就是最重要的事,那么我就會適當地把其他事往后推推,在每天的“黃金時間”做這件“黃金之事”,雷打不動。只有這樣日積月累,才會有更大的突破。
第三,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很多人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到了工作上,但是依然會遺留出很多碎片化的時間,利用好這些碎片時間,你會有意想不到的進步。
就好比你的童年時代,每次與父母上街購物,父母總會給你一些零錢,只要把這些零錢攢起來,一年之后就會收獲一筆“小巨款”。我在洗漱、吃早餐、收拾房間、打掃衛生的時候,會打開手機,用喜馬拉雅APP聽一些免費音頻或收費課程,也會在微信里去聽一些公眾號的文章播讀,比如“十點讀書”公眾號,里面的每篇文章我都會聽。聽得多了,自然有助于我思考,對寫作也有裨益。那些無意的收獲,其實都是源于你對生活的用心和對時間的珍惜,時間自然也會對你深情以待。
當你懂得如何去規劃自己的時間與生活時,無論是自由職業者,還是上班族,都會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姿態。對自己的時間負責,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你的時間寬度和長度,是別人遠遠追不上的。
越自律,越自由。
文字 | 李菁
圖片 | 攝影人:Ryan Resatka
作者 | 李菁。筆名吧啦,80后湘西靈氣女子。千萬粉絲公眾號“十點讀書“、“有書“簽約作者。藝術碩士,曾為大學教師,現為自由寫作者,自由攝影師 ,客棧掌柜。喜美學,癡寫作,迷傳統文化,擅長攝影。已出版散文隨筆集《見素》,短篇故事集《當茉遇見莉》。最新勵志隨筆集《你的人生終將閃耀》正在熱賣中,攝影集《向美而生》即將上市。個人微信ID:yujianlijing。公眾號: 遇見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