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吐槽 :運營很苦逼,推廣更苦逼。每天變著法子吸引用戶,可總是不見這些“大爺們”光顧!
當整個互聯網把社群炒熱了,于是所有推廣人員都開始拿社群做文章,自己建群也不斷的加各種群,不斷的在群里做宣傳、發廣告,不斷的被踢出群,再不斷的去加 ... ?...
如此,相當一部分社群陷入了死循環。初期群里還分享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可好景不長,就變成了死群、廣告群。
這樣的群對推廣人員是沒有任何益處,大家都是打廣告的,所以沒有人看你的廣告,這些人也不是你的用戶。
高質量的群潛在用戶可能更多,但是進不去啊?
悄悄告訴你,下載“微群搜索”APP可以拿到很多群的二維碼(硬廣)。
進了這樣的群是不能明目張膽打廣告的,以下就進入正題了:怎么打廣告不會被踢?
如何設置合宜的群昵稱
微信玩了這么久,相信每個人的微信名都已經“淪陷”為廣告陣地了。但是加到高質量群里是需要設置一個合宜的群昵稱的,既能起到廣告效果,又不至于被人厭煩。
先舉個栗子:
這樣的昵稱一眼就看出是什么居心進群的,就像偷東西之前給自己掛個牌子“我是小偷”。即使不明目張膽地打廣告,正常發言時這樣的昵稱總是顯示在前也讓人很不舒服。第二個尤甚,純粹為了廣告而廣告,不僅吸引不了用戶,反倒會被用戶嫌棄。
高明的做法是將呢稱設置為“名字+公司+職位”,比如“王某某+xx公司CEO”“李某某+XX團隊運營經理”,有腔調!這樣做發言就是廣告,不管你說什么。甚至很多人會饒有興趣百度你的公司,加你好友,找你合作。以上也是很多高質量社群的昵稱要求。
同時這也是社群的意義所在,基于一個興趣點聚集一幫人來交流,然后這群人找不同的方向再合作,算是社群價值的延伸。
群里發廣告軟文的致命點
除了基本的昵稱,相信很多推廣人員經常性把公眾號文章轉到所有群里,也不管文章屬于什么類型,受眾是哪些,以為這樣可以增加閱讀數。可事實常與愿違,轉來轉去沒有什么量還把自己“轉”出群了。然后你很生氣地找群主問原因,這時候你可能已經被拉黑了。
做運營其實應該有運營所有、全盤運營的概念。如果說第一點是講運營好自己的名片,那這里講的就是運營好手里的資源。
群是有定位的,我們應該把加的所有群根據其定位進行分類,然后針對性的進行軟文推送。比如雞湯類的文章適合一些聊天群、紅包群之類,技巧性文章適合行業交流群,趨勢性的文章適合行業群和精英群......
舉個栗子吧,一般做APP都會有用戶交流群,可以搜集用戶反饋啥的,我們也有。然后某一天群里加進來一個人,他又嘩嘩嘩拉了三個進來,然后四個人開始一唱一和賣產品。
我的天哪,當群主是死的嗎?
類似這種“砸場子”的行為還是不要做了,群里發文章一定要有針對性,在宣傳的同時要讓閱讀的人有收獲。
以活動之名打廣告是否可行
答案是可行的。
如第二點所說,活動和軟文是一樣的,要有針對性。如果在一個老板群里做一個搶紅包的活動就顯得不合時宜,但如果說你是想邀請里面的大佬出來做分享活動就很有戲了。
目前來說,做活動吸粉的效果比一般的軟文要好。比如發紅包,搶的人會很多,但大部分只是沖著紅包去的,拿到就走人了。所以,福利需要回饋到真實的用戶身上才可以增加用戶粘性,為吸粉而吸粉會害死很多人。
讓用戶幫你做廣告
這個階段就比較高了,小編表示很吃力。像羅輯思維、錘子、小米等,他們已經形成了口碑,用戶幫他們做廣告很正常,比如一朋友曾強烈建議小編買堅果手機,大有不買就絕交之勢。
正是因為沒有幾家公司達到這種層次,所以才需要運營童鞋們苦苦找用戶。鑒于這種情況,小編建議:做好產品和服務,發揚“工匠精神”。古人有句話說得好“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精心打磨產品,必然可以引來用戶。
歡迎留言交流!
來源:公眾號“微群搜索”或“wqss66”,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