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北京參加兩天的培訓。在青島火車站候車時,我收到一個朋友的微信。邀請我在xx群里做一次分享。我問什么內容的分享。他說“你擅長的。我知道你名氣蠻大的,但是我確實不知道你擅長什么。”
看到這么實在的話,我更關注到了他這句話中給我反饋出來的信息。“名氣蠻大”、“不知道你擅長什么”。我把這個截圖發到了個人品牌私董會和晨間思飛升群,讓大家討論看到這段對話的第一感受。晨間思群里討論了一會就結束了話題,但在個人品牌私董會卻一直討論到現在。
在討論的過程中,我也一直在反思,那個朋友對我邀請的內容,讓我感受到了我在個人品牌上定位不清晰的問題,或者是在別人眼中不太清晰的問題。之所以給人定位不清晰的印象,主要是因為我的個人品牌傳播多是伴隨著活動或產品而出現。這一點要感謝b。她是一個非常棒的支持者,給我提出了太陽的概念。她竟然想到了在她的朋友圈里搜索我的名字,發現了一個現象“明星總是各種光,還真的有種迷人眼的感覺”,然后在私董會里一下子發了八張截圖。我認真看了一下,都是對我某個活動、某個文章的轉發。她 ?的朋友圈和我的朋友圈是不重合的,索然也有一些共同伙伴,總體說來這些截圖很具有借鑒價值。這些截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很重要的點:我給了別人什么東西,讓他們最想表達給朋友圈?這個的背后,可能就是自己要集中精力為他們奉獻的能量或價值所在。巴比說“樹豐哥的搜索結果雖然散,但隱約也是有條線的……”我懂她的意思,指的是個人成長領域。
于是,我通過對成就事件梳理后發現,我最擅長的能力優勢還是在個人品牌打造上,炒作傳播是我的擅長,也是我坐起來最不費力還效果最好的。從大學期間,我利用一年的時間將所創建的學生網站推向中青報、中國教育報和中國電視臺,到在個人成長領域,將我的名字打造成一個品牌,創建并傳播大樹和森林的成長理念和體系,還有晨間思的踐行理念和各種法則應用組合等。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是最順流的狀態。
個人品牌的作用在于影響力,它跟每個人的心智定位具有強烈關聯。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些年的成長經歷,雖然我組織了很多活動,但核心的主線仍然聚焦在個人品牌的打造和理念傳播。只不過,在活動組織的背后,不是誰都能看得明白。
個人品牌是個大概念,略有點空泛,所以如果再聚焦和細分的話,我發現是社群運營的能力,特別是對于中小微規模的小眾高價值社群,一直是我比較擅長且喜歡的。比如天黑寫作團,至今仍在百人左右;晨間思訓練營已由每期20人減少到十人。雖然小眾,但能量更高、價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