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會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育兒先育己 身正才能為范

幼兒園的家長會結束了,各位家長們都反饋了自己的孩子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老師針對家長提出的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與溝通,回到家里,看著孩子甜甜的睡著了,自己一直在反思,目前我跟孩子之間遇到的問題,到底問題出在了哪里......

家長們頭腦風暴的育兒問題,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挑食

2、墨跡

3、不愛刷牙(不好好刷牙)

4、叛逆

5、容易急躁(情緒控制不好)

6、晚上不睡覺

7、家園表現不一致(在家需要家長喂飯穿衣)

8、不愛做作業

當跟各位家長溝通,聽到其他寶寶也有那么多讓家長頭疼的問題時,自己才發現自家的孩子并不是個例,對孩子存在的問題沒必要過渡夸大,自己也不應該因為孩子的事情而焦慮,而是與老師還有其他家長多溝通,共同探討正確有效的育兒方法。

以上提出的幾個問題,其中不愛刷牙、不好好刷牙、墨跡、容易急躁都是我家孩子存在的,當然也有會后跟王老師溝通的不愛洗頭發,遇見陌生人過于害羞不敢說話的問題,也因為存在這么多問題,當老師讓我分享育兒經驗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都是一些失敗的經驗。我最近也意識到,因為孩子的一些問題,搞得我也有些沮喪,失去了耐心,殊不知,這些情緒已經深深的影響了孩子,導致一個問題很長時間都沒有改善。其實想一想,孩子從去年9月份回到我的身邊,從一個三歲前被電視看大的孩子,到現在的很少要求看電視,偶爾看一下也是自己可以控制在二十分鐘;從一個不敢跟除了家人以外的人說話的孩子,到現在老師口中可以跟小朋友友好玩耍的開朗孩子。孩子的進步真的很大,只是當我對于孩子的某些問題沒能有效改善時,我就變得對孩子失去了信心與耐心,同時也是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沒有堅定而和善的去一點點的引導教育孩子。

下面記錄一下今天晚上回到家后的一些場景:

1、 洗頭發

媽媽:“寶貝,你看你頭發都臟了,走我們去洗頭發”

孩子:“媽媽,我不想洗頭發”

接著媽媽抱起孩子先是親了一下。

媽媽:“哎呀,頭發怎么臭臭的 ,都不漂亮了,你是喜歡香香的小朋友還是臭臭的小朋友?老師喜歡香香的小朋友還是臭臭的小朋友?那小朋友們是喜歡跟香香的小朋友玩還是跟臭臭的小朋友玩呢?”

孩子:“我喜歡香香的小朋友”

媽媽:“那應該怎么辦呢”

孩子:“去洗頭發”

接下來就乖乖的跟著我去洗頭發了,過程中雖有掙扎并想要逃離,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當然這過程中有我的不斷鼓勵:xxx今天非常勇敢的主動讓媽媽洗頭發了,自己閉上了小眼睛,抹上香香,很快我們就要變成香香的小公主了,這里我在試著用鼓勵的方法,而不是贊美?,F在才發現原來她一直恐懼的洗頭發也不是那么困難的事情,是自己過去在這件事情上更多的是強制與強迫,孩子本身就恐懼這件事,同時從我這里得到的不是鼓勵與力量而是壓力,自己在這件事上堅定有余而和善不足。

2、 刷牙(一直讓我頭疼的事情)

媽媽:“寶貝,你想聽故事嗎?”

孩子:“想”

媽媽:“那現在應該做什么?”

孩子:“刷牙”

媽媽:“你想用什么味的牙膏?哪只牙刷?”

孩子:“香橙味的,電動牙刷”

于是跟她一起刷牙

媽媽:“來,看看應該怎么刷,牙齒咬合,上下刷10下,左10下,右10下……”

結果就是她照著我的樣子“好好”刷完牙,然后自己洗臉。

從去年上幼兒園到現在,孩子一直沒能養成主動認真刷牙的好習慣,期間用了很多方法,比如買各種不同口味的牙膏,各種牙刷,陪她一起刷牙,講各種有關牙齒保護的書籍,比如《牙齒大街的新鮮事》、《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刷牙》等等,還有采用什么共情啊、啟發式提問啊,每種方法都會有效一段時間,但最終又都會回到原點,一次次受挫后每次面對她刷牙,我就失去了耐心,基本就是以命令、吼、恐嚇來維持她刷牙的“任務”。今天家長會上,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你一種方法堅持多久?有沒有讓孩子明白什么算是好好刷牙?”我頓時茅塞頓開,原來我一直口中說的孩子不好好刷牙,是因為根們沒有為孩子定義清楚什么算是好好刷牙,也就是缺乏量化的概念,還有回想一下自己每一種方法基本在孩子過了新鮮期出現挑戰的時候就放棄了,并沒有持續的堅持,自然刷牙這件事也就成了惡性循環。

3、 洗腳+閱讀+睡覺

媽媽:“下面我們該洗腳了”

孩子:“媽媽你幫我洗吧”

媽媽:“你已經長大了,媽媽相信你可以自己洗,昨天就是自己洗的呢”

孩子于是自己脫了鞋和襪子自己洗腳,之前都是我幫她擦腳,這次我遞給她毛巾,她自己擦完,穿上拖鞋。

媽媽:“下面是上床講故事時間嘍,你來選書吧”

孩子選了兩本書,《十二生肖的故事》我講給她聽,《小黑魚》她講給我聽,孩子的閱讀習慣已經養成,沒有費什么精力,這都歸功于每天堅持的親子共讀。

媽媽:“你自己脫衣服,睡覺時間到了”

孩子就乖乖的自己脫了衣服上床睡覺,并提醒我關燈,我一邊輕輕的拍著孩子,一邊總結今天她的進步與不足:“今天老師偷偷告訴媽媽了,說你在幼兒園與小朋友友好相處,上課聽課認真,還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表現很棒,要是能夠坐著的時候不把腳放在小凳子上或者蹲上去就更好了”,還有就是對今天所有表現好的地方給予了細節肯定,并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孩子說:“還有不能踢其他小朋友的凳子(這一項我從來沒有跟她溝通過,只是老師們有給我反映過)”,接著孩子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看著孩子熟睡的樣子,不禁懷疑這孩子是早晨還讓我生氣的孩子嗎,感嘆今天真是一個美好的日子!想想是孩子變了嗎?孩子還是那個孩子,是我變了,我的心態變了,面對眼前的孩子,我給予的是鼓勵與信任,是深深的愛與和善,而不是命令、發火與恐嚇,希望自己可以堅持下去。

反觀以上的其它問題,當我們的孩子挑食的時候我們家長是否有積極的采取方法引導孩子?是否有堅持?當我們說孩子墨跡時,看看我們家里是否有墨跡的家長?是否有給孩子樹立時間觀念?當我們說孩子晚上總是無法早睡的時候,家長是否在想辦法堅定的執行早睡?是否有跟孩子一起制定日常慣例表?當我們說孩子叛逆的時候,我們家長是否堅定有余,而和善不足?我們是否給予了孩子足夠的尊重?是否給他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當我們說孩子不能好好控制情緒,容易急躁的時候,我們看看自己是否可以很好的管理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當我們說孩子家園表現不一致的時候,我們家長是否堅定的認為吃飯、穿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讓她自己完成?當我們說孩子不愛做作業的時候,我們應該反思是否自己方法不當,讓孩子把做作業當成了負擔,直到厭煩。

今天的家長會給我們每一位家長上了一課,讓我們有機會冷靜的審視自己的不足,同時,也意識到了家園共育的力量。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面鏡子,都是一個家庭的折射。作為守護小天使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們要育兒先育己,身正才能為范,多一些“照鏡子”的反思,學會管理好自己,才能將正能量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孩子。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我們應該是大樹,堅定而和善。孩子應該是花朵,需要我們給予其陽光雨露似的呵護,它個性、美麗、純潔、甜蜜、溫馨,同時也應是與我們平等矗立的大樹,經歷風雨的洗禮,自律、勇敢、堅強。


孩子是花朵也是大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11年10月20日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曉曉打了個噴嚏,媽媽有點緊張:“怎么了?”卻說成了:“怎么辦?”說完...
    羊羊羊羊汪閱讀 9,476評論 2 14
  • 五一節過后,迎來了金水在監獄里過的第一個母親節,也是最盛大的一個母親節。這一天,監獄推出了主題為“燭光里的媽媽”大...
    甘醇閱讀 207評論 0 0
  • 淘寶客服工作流程由六大部分組成:售前、打單、發貨、查單、售后及投訴,每一部分都很重要,要想做好這六大部分,不僅對...
    不二院長閱讀 7,399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