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需要伴侶?
為了滿足我們的繁衍需求、心理需求和自我實現。
1
人類生命的延續絕不可以中斷,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我們和伴侶一起協作,賦予后代,將我們的基因傳遞下去。
2
人是群居動物,無法單獨存活于世間而不與他人發生鏈接。
我們都有安全感、舒適感和被關心的需求需要被滿足。而親密關系是滿足這些心理需要的重要途徑。
之前在《原生家庭》提到過,不是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可以提供三個層次的愛,所以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伴侶之前,我們可能已經傷痕累累。
如果原生家庭中沒有體驗到歸屬感、存在感、無法確認自己的重要性,我們就會迫切地在親密關系中再度尋找、確認。
同時,生活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一個人的抗風險能力是有限的,我們會遇到困難挫折、生病住院、意外受傷等,我們需要被呵護、被關注、被扶持的心理體驗。
3
好的親密關系不限于以上兩點需求的滿足。
人最高階的需求是自我的實現。高質量的親密關系讓我們看見自我、拓展人格。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基因、環境、教養的不同塑造了每一個獨一無二的人。
每個人帶著他對世界的認識、他對另一半的期待、他對理想自我的祈盼去和他人交互。
當遇到那個合適的人之后,對方的存在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內心的缺失,我們汲取伴侶的人格,去修復或拓展自己的人格。
4
所以,親密關系的本質就是:兩個在各自生活系統、原生家庭成長的個體,帶著各自的認知、需求和期待,結合為命運共同體。
作為命運共同體,不是你要求我單方面滿足你的期待和需求,也不是我要求你去滿足我。
我們的關系不是你vs我,而是我們vs漫長的時間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