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飾是遇到犯忌觸諱的事改用一種模糊的說法去掩蓋,通過模糊的表達來隱瞞事實。
(1)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郤也,故愿望見太后。(《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郤”是“隙”的通假字,引申為身體出了毛病。反映了觸龍在趙太后面前尊卑有別的態(tài)度和委婉的語言技巧。通觀全文,不難看出,觸龍正是因為準確而恰當?shù)剡\用了這種諱飾委婉語才達到了說服趙太后的目的。】
(2)楚太子有疾,而吳客往問之,曰:“伏聞太子玉體不安,亦少間乎?”(枚乘《七發(fā)》)【古今之人都忌諱生病,以模糊語“不安”指代生病,既減輕了語言的刺激性,又使說話的語氣顯得委婉,易于被人接受。】
(3)(衍)口未嘗言錢。(衍妻)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見錢。謂婢曰:“舉卻阿堵物!”(《晉書·王衍傳》)【王衍是西晉的大臣,為了表示自己的廉潔高雅,不言“錢”字,將錢說成阿堵物。此文與其說是表揚王衍的高潔,不如說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學士崇尚名節(jié)、清談浮夸的虛偽和矯揉造作。】
(4)雨村拍案笑道:“怪道這女學生讀至凡書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寫字遇著‘敏’字,又減一二筆,我心中有些疑惑,今聽你說的,是為此無疑矣。……”(《紅樓夢》第二回)【這里不是飛白,而是黛玉為避母親名諱,有意在字音和字形上作變化,由此可見諱飾受舊禮節(jié)的制約而具有鮮明的強制性。】
(5)鳳姐兒低了半日頭,說道:“這個就投法兒了。你也該將一應的后事給他料理料理,——沖一沖也好。”尤氏道:“我也暗暗的叫人預備了。就是那件東西不得好木頭,且慢慢的辦著呢。”(《紅樓夢》第十一回)【尤氏的孫媳婦,賈蓉之妻秦氏久病不愈,按照傳統(tǒng)的迷信作法,需生前備好“棺木”,以兇克兇,“沖一沖”,以求康復。文中的“那件東西”指的就是“棺木”,因為避忌,用含糊的語言代替。語雖含糊,但是聯(lián)系上下文看,表意卻是清晰的。諱飾不是晦澀,運用時要注意這一點。】
(6)王胡子私向鮑廷璽道:“你的話也該發(fā)動了。我在這里算著,那話已有個完的意思;若再遇個人來求些去,你就沒帳了。你今晚開口。”(《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所謂“那話”,指的是錢。按舊時習慣在交易場中不直接言錢。這種用法在曾經(jīng)非法的交易行業(yè)和黑話里,也時有出現(xiàn),如“一張把”(人民幣一百元),“五十零”(人民幣五十元)之說,以掩飾非法活動,并作為黑社會的某種標志。】
(7)有兔爰爰,雉離于罦。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后,逢此百憂,尚寐無覺。(《詩經(jīng)·兔愛》)【這是一首哀嘆生不逢時、備遭憂患的詩篇。一二句以野兔和野雞作比,三四句承接,直接述說了自己出生前后的兩種生活和遭遇:如野兔般的自由歡快;如落網(wǎng)野雞樣的痛苦憂傷。最后用諱飾語“尚寐無覺”,表明了自己“寧愿死去”也不愿活在當世的思想感情。】
(8)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以衛(wèi)王宮。沒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戰(zhàn)國策·趙策》)【觸龍把自己的死稱為“填溝壑”,是諱飾與自謙的結(jié)合形式,既避諱了死的不祥說法,又表現(xiàn)了老臣在太后面前尊卑得體的態(tài)度。】
(9)那邊走過三個人來,頭帶方巾,一個穿寶藍夾紗直裰,兩人穿元色直裰,都是四五十歲光景,手搖白紙扇,緩步而來。(《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元色”即黑色。“元”本做“玄”,此處為避清代康熙皇帝玄燁名諱,故稱黑色為元色。】
﹝10)二世二年端月。(《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司馬貞索隱:"二世二年正月也。秦諱'正',故云端月也。"因避始皇諱,由于秦始皇帝正月在趙國降生,取名"趙政(趙正)",所以秦始皇作了秦王之后,為避諱,其臣民便改稱正月為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