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朋友和我聊起“鋸鋸”。在他看來,“鋦鋦”是一種威海傳統面食,中間粗兩頭略尖,長一尺左右,用于婚喪嫁娶生養祝壽祭祀之事。至于因何而名,可能形狀與鋦匠之鋦釘略類。對于朋友的說法,我沒有什么可說,因為我對此沒有探究過。于是,我答復,待次日問問我老娘。
圖片系下載網友“乳山付旭東”的QQ
次日便是周六,我每晨鍛煉結束都會去老娘處沖澡,于是,便就和朋友的話題,和老娘聊了幾句。
兒:你蒸過“鋸鋸”么?
娘:上鍋的女人誰還沒蒸過“鋸鋸”!怎么想起“鋸鋸“了?
兒:怎么想起的,你不用管。你只需要告訴我,你蒸“鋸鋸”了沒有。
娘:不生孩子、不回門子,誰蒸“鋸鋸”弄么呢?
兒:難道除了生孩子、回門子,別的日子就不蒸“鋸鋸”了?
娘:嗯!
兒:“生孩子”,是指孩子過生日“抓鋸鋸”;“回門子”,是什么日子?
娘:生了孩子,抱著第一次回媽家。
兒:“鋸鋸”,是什么意思?
娘:誰知道,俺又不識字。
兒:是不是“鋸盆鋸碗鋸大缸”的“鋸”?
娘:嗯。差不多,你就是生了孩子,還是咱家的人兒!
兒:哈哈,這是媽家怕閨女生了孩子后死心塌地地成了人家的人,怕跑了,使勁兒扯住她!
娘:差不多。
關于“鋸鋸”,老娘這么說
兒:那(捏)生孩子的“鋸鋸”怎么說?
娘:反正都是胡說八道的,圖個吉利唄。
兒:鋸住,好養。
娘:嗯。怎么說怎么是,反正都是“好話兒”!
至此,朋友的見解,與我老娘的說法,基本相同,只是我老娘認為,“蒸鋸鋸”只是生孩子第一個生日,也就是舉行“抓鋸鋸”儀式、和女子回門子才蒸“鋸鋸”,而朋友認為“婚喪嫁娶生養祝壽祭祀”都會蒸“鋸鋸”。“鋸鋸”,有人認為應寫作“粷粷”,食品有米,也有道理。“抓鋸鋸”,有的地方稱作“抓周”。此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