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方士里面最能討秦始皇信任的一個人叫盧生。
"盧生"一聽就不像個人名,但史書就是這樣記載的,我們也只有這樣跟著叫。
"生"在當時專指儒生,"盧生"的意思就是姓盧的儒生。
你可能會奇怪儒生怎么變成方士了,其實也沒什么好奇怪的。
當時有一些儒生學習一般,畢業證也不好拿,就專攻旁門左道,干了方士這行,還能賺點零花錢。
另外方士這行沒文化也干不了啊。
盧生這個家伙就是這種情況。
恰好秦始皇也好這口,算是歪打正著吧,得到了用武之地。
盧生有個特點,他不但方士這個專業鉆研的不錯,而且口才極好。
看看又是口才好,所以老話說,會干的不如會說的么!
很多專業搞得好的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口才不行,只會干,說不出來,這樣很多機會就容易錯失。
試想你學的東西領導聽不明白,聽不進去,怎么會被重用呢?
所以口才訓練非常重要,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另外做領導的,也不能只聽下屬怎么說,還要多注意他說了什么,不能因為長得很舒服,說得很中聽,就感覺是個人才,其實不一定。
考察人才要做到“察其色,聽其言,觀其行”才比較穩妥。
也正因為盧生說到了秦始皇心坎上,所以秦始皇對盧生特別賞識,就決定派他到海上尋找仙人。
這盧生和徐福有一拼,二話不說,領旨就去了深海,都是藝高人膽大,賺錢不要命的家伙啊。
秦始皇在家自然是牽腸掛肚的苦等了。
等了好久,盧生這家伙終于回來了,也不知道趁機去哪旅游了。
成仙的藥肯定沒拿到,因為世上根本沒有那玩意兒。
但是呢,盧生最大的特長,前面我們說了,不是專業,是口才。
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把自己在海上求仙的經歷煞有介事的描繪了一遍。
上了什么神山,進了什么神宮,拜見了什么神仙,直把秦始皇糊弄的一愣一愣的。
反正秦始皇也沒見過,由著他忽悠了。
話說完了,總要有點成果吧。
秦始皇那是一代帝王,文韜武略全懂啊。
你這樣神吹了半天就完事了?
那是要看結果的!
盧生這個時候就老實交代仙藥沒求到,但是卻從懷中神神秘秘的掏出了一本書,應該是一卷竹簡。
并告訴秦始皇說,神仙們太小氣,很狡猾,無論如何仙藥不愿意給啊。
他實在沒辦法就冒著生命危險偷偷抄了一些成仙得道的書回來。
秦始皇拿過來欣喜萬分,如獲至寶,在宮中研讀起來。
看看人一旦走火入魔過于迷信,即便曾經多么英明神武都會犯低級錯誤。
盧生的話其實漏洞百出,但是秦始皇他就是信了。
為什么?
就是鬼迷了心竅,以至于讓他不能自拔迷失了心智。
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有個度,過度了就會走向事物的反面,導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這本書其實稱不上書,也就幾百字,都是些讖言讖語,未卜先知的話。
只是內容寫的比較玄乎,文字又艱澀難懂,難以捉摸,讓人似懂非懂。
這里我個人有個經驗,大凡看不懂,又說不清的東西一般都是忽悠人的。
大道至簡么!
原子彈那么深奧,一個質能方程也不是解釋明白了么?
所以這個可以用作看人觀物的一個標準。
當然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具體情況還須具體分析。
秦始皇雖然沒看懂這幾百字寫的什么意思,但其中的一句話讓秦始皇非常緊張。
什么話呢?
就是著名的“亡秦者胡也“!
這句話太著名了,想必很多人聽說過。
說也奇怪,這書我們也不知道盧生那家伙從哪里搞來的,反正這句話從某種程度上還真預示了秦朝的命運。
所以方士這碗飯也不是一般人能吃的,確實需要點天賦。
現在流行的一些所謂大師不是像馬云這樣的”外星人“都趨之若鶩么?
那說明他們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究竟兩把刷子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秦始皇盡管求仙心切,但是大秦的萬世基業還是他最看重的。
這幾個字無疑刺痛了他那堅強的內心,何況這又是神山上抄來的。
求仙的事就先放放了,還是先研究研究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胡”是誰?
誰是“胡”?
是人是鬼?
秦始皇胡思亂想了很久,認為非人非鬼,應該是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匈奴。
說起匈奴,大家都不陌生,因為這個民族漢族人民太熟悉了,一直與漢族糾纏了上千年。
其實匈奴的始祖也是夏后氏的后代,名字叫淳維。
這樣說來匈奴和包括漢族在內的所有華夏民族應該是同族同源的。
所以現在一些人搞所謂的民族歧視,地獄攻擊是沒有道理的。
大家本是同根生么,相煎又何太急呢?
匈奴長期分居在北方,過著游牧遷徙的生活,他們沒有城郭和耕地,也沒有文字,靠畜牧業和狩獵生活,所以精于騎射,驍勇善戰。
在商朝和周朝時期,匈奴的祖先犬戎就經常攻擊內地,那個著名”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就是被他們給干掉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匈奴也是經常侵擾中原邊境,甚至發生過多次比較大的戰爭,被中原人稱為"胡人"。
為此與匈奴臨近的幾個諸侯國如燕國、趙國、秦國都苦不堪言,但也沒有什么好辦法。
因為匈奴是個游牧民族,居無定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遇見有水草的地方就安營扎寨一段時間,把草吃光,水喝光,就另某他處。
生活習性也比較野蠻,茹毛飲血,像草原孤狼一樣。
秦始皇對這個民族特別反感。
由于匈奴長期侵擾邊境,早都成了秦始皇無法釋懷的心病,欲鏟除而后快。
當年秦始皇滅六國后,第一次出巡選擇西巡到邊境地區視察就是為了威懾匈奴。
現在神書上竟然也說"亡秦者胡也",這還了得,再不干掉它,將來這個“胡”還真要“截胡”了秦朝。
于是干脆仙也不求了。
一面命令大將蒙恬帶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一面帶著盧生北上親自督戰。
自此盧生也成了秦始皇的身邊大紅人,甚至影響了秦始皇的一些重大決策,壞了秦始皇的名聲,造成了深遠影響,以后還會說到他。
既然要打匈奴這個強敵,我們就需要分析一下雙方的力量對比。
秦朝究竟能不能打的過匈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