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很常聽到對于社會到底有多殘酷的猜想。大多數的說法是,"哎呀,外面的世界好殘酷啊,太可怕了,好怕出社會??!"
每每有人討論這個話題我都不愿參與,避而遠之。且不說關于“殘酷”這個問題本身,社會到底殘酷不殘酷,到底有多殘酷我們現在根本無從體驗,我更不愿聽到的大概是談及“外面的世界”。是不是因為我們現在躲在象牙塔,所以就覺得自己處于另外一個世界了?學校難道是烏托邦?
我不覺得作為學生,就需要把學校和社會區分得像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今天社交禮儀課上講的是“有聲禮儀”,就是說話藝術。老師講了其中兩類人,說話的兩種境界。
其一,開口就殺人。這種人說話直來直去,口無遮攔,一句話樹一個敵人。
其二,開口就煩人。這種人說話不拐彎抹角,無意中傷害別人,弄得人下不來臺。
我們生活中必定經常遇到此兩類人。而老師講到這個的時候我腦子里浮現的是個很具體鮮活的形象,就坐在我身邊的舍友Y。
舍友Y其實是個善良的人,有些單純,但似乎就是這樣單純得有些過了頭。相處了半年多下來,宿舍其他五個人還是很難不被她的“單純”所“打動”。
今天舍友Z買了一件褲子,有點緊身,而Z下半身有些胖,配上短短的上衣確實不是那么好看,我們都不太愿意直接告訴Z,幾乎都是很委婉地說跟這件上衣不是很搭。而Y到是很“真誠”地大呼,“哎呀!你怎么買這種衣服呀!這么胖還敢買這么緊身的褲子,你怎么這么有勇氣啊!”
眼看著一場戰爭即將爆發,可是這不是高潮!接著舍友J也無辜中槍。
聽到Y這樣說,Z當然是不悅,回了一句“J那么胖都敢穿我憑什么不能穿?。 盝平時就頗為潑辣,現在聽到這個肯定也坐不住,很沖地回她“你看看你嚇死人的屁股,跟住在20棟的黑人有什么差別嗎?不要拿我跟你比!”
人說罵戰幾乎不會超過四句,就這么一個來回,他們已經就要動手了,我們其他三個趕緊勸和,還紛紛夸大自己的體重來慰藉他們……
一場熱戰即時轉為冷戰,一天里三個人沒有再說過半句話,并且就這情況看來,暫時沒有休戰的意思。
怎么評價這樣一件事,我也不知道該說什么?;蛟SY就是屬于“開口就殺人”的類型,而Z大概是“開口就煩人”,本來都沒有多少惡意的,而J,用禮儀老師的話來講大概就是沒修養吧。
其實嘗試把自己代入角色,會覺得這些反應都很正常,或者覺得說得還不夠狠,我還可以說出更羞辱對方的話呢!
是啊,罵人誰不會呀。只是有沒有想過,你講完那些你覺得很漂亮的羞辱對方的話之后,除了逞一時口舌之快之外,意義何在呢?再或者,對方如果不是你的同學你的舍友,而是你在職場里的同事或者領導,你還會不會說出這些話來?
很顯然,你猶豫了,你不會的。
即使我們現在不處于職場,沒有體驗過所謂職場上的殘酷,但從各種影視作品文學作品多少能感受到一些。在職場我們需要謹言慎行,得罪人了后果會很嚴重。
對,得罪人了后果會很嚴重?,F在得罪人不需要多少成本,所以把握機會多得罪幾個人,以后就沒機會了?
你為什么要得罪人,有些事情完全可以避免的呀。
你說你現在年輕氣盛,管不住自己的脾氣,火氣一上來什么話都往外噴?那你什么時候不年輕???畢業之后?25歲之后?30歲之后?然后過了那個歲數的生日,第二天起來你就發現,哇,自己一夜之間長大了呀,一下子就管住自己的嘴了呢!
你要說你性格本來就這樣,過去這么多年我就是這么活過來的,怎么改的過來啊!江山易改,本性還難移呢!是啊,你這性格怎么來的呀,你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是對人惡言相向的?其實這只是個習慣的問題,你懂事以來的這么多年里你都是這么干的。
你是不是想說,那我都習慣了,改不過來了??!是!習慣了!你這個習慣是用多少年來養成的?十年?二十年?可是你還有好幾個十年二十年可以養成別的習慣,來把這個習慣替換掉啊!
在學校每天面對的是跟自己一樣的學生,大家開開玩笑打打鬧鬧確定沒什么,只是是否有時也需要注意什么樣的玩笑是高壓線,說出來了你覺得是玩笑,對方可不一定認為那好笑。得罪人,經常就是這么一句話的事情。本來可能會是很好的朋友關系的兩個人,因為一句話而破裂是否有些得不償失?
記得我看過新華網有篇文章,標題叫《別把粗俗當個性》。現在確實很多年輕人喜歡出口成臟來標榜自己的個性,我是年輕人,但是這一行為我還是不贊成并且覺得有些費解的。講粗話從來都是可恥的,如何是個性的了?就因為身在學校這樣一個提倡張揚個性的地方,只要是“非主流”的東西都是個性了?
我們誠然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即使這個世界有大大小小好多好多不同的圈子。在學校里,我們稱學校以外的圈子是外面是世界,可是這世界本來就只有一個,對于作為一個人該有什么品格,在哪個角落哪個圈子里都不需要我們去區別對待。在職場需要謹言慎行,在學校也沒有人說過可以為所欲為,在職場我們需要待人友善,在學校也沒有人說過當潑婦就無傷大雅。
我們現在是還沒步入社會,我們現在是躲在象牙塔,我們是不需要為自己的言行付出多么慘痛的代價,但是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去適應這個世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