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覺性主體,天賦之光明。? ? ?
? ? 根為道之體,念動程序動。
? ? “此覺性主體,天賦之光明。”覺性主體就是天賦之光明。所謂的天賦之光明,就是主體性、選擇的智慧。
? ? ? 我常和朋友談到生老病死,有朋友得病時,我也告訴他們那很正常,是人就會得病,人會生老病死才是順應自然。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是貪婪。人類很貪婪,而且人類的貪婪非常有趣,總是選了這個,又不想失去那個,什么都想要。這怎么可能?
? ? ? 據說,有個人既想當奶奶,又想當媽媽,還想像德蘭修女那樣偉大,她有可能夢想成真嗎?絕不可能。當她選擇某種東西的時候,就等于拒絕了其他東西,不可能什么都不失去,什么都握在手里。你選擇了什么,就要對什么有所擔當。
? ? ? 當然,什么都不要失去是人類的夢想。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也寫過一首詩:“多情自恐損梵行,入山又恐誤傾城。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想要守著自己的愛人,又怕損傷梵行。想要入山專修,又怕耽誤傾國傾城的女子。世上有沒有一種兩全之法,能讓他既不率負如來,也不辜負情人呢?六世達賴是個非常多情的詩人。有些人讀《西游記》時,也會為唐僧和女兒國國王的故事感到遺憾,心里很難受。我告訴他們,不但他們難受,我也難受,唐僧自己更難受一一那么好的國家,那么漂亮的女人,他為什么不留下?但就算他留下了,又能怎么樣?百年之后還是一堆骨頭,一千年后還有誰會知道唐僧?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帶著女王一起朝圣,可他們如果在路上生下一群孩子,整天吵吵鬧鬧的,就走不了了,最后就會像帶著老百姓逃跑的劉備一樣。這就是選擇,在作出選擇之后,你必然要承受某種后果。
? ? 我經常和朋友談到選擇———你如果選擇進入體制,就必須遵循體制內的游戲規則;你如果選擇進入商界,也必須接受商人的游戲規則。接受一種規則,就意味著你拒絕了其他的規則。同樣道理,你既然進了足球場,就要遵守足球比賽的規則,不能用拳擊比賽的規則來踢足球,更不能一開局就把對方的守門員給打得趴在地上,否則你就會被罰紅牌,不能參賽。任何時侯都是這樣,所以,你要永遠記住,選擇意味著接受,但也意味著放棄,你一旦放棄,與之相關的一切都會消失。你如果想當三毛,想到撒哈拉大沙漠去瀟酒走一回,就不能待在鄉下,不能享受鄉村老奶奶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我也一樣,我既然放棄成為政治家和商人的可能性,成為一個隨時都能拍拍屁股走人、把天地當成書桌的作家,就不可能像我父親那樣,待在涼州和孫子們整天嘿嘿哈哈地過著幸福的生活。這就是我的選擇構成的生活。
? ? ? 那么,是什么在主導人的選擇?是覺性,覺性決定了你會選擇什么,又會放下什么。而所謂的放下,就是堅守自己所選擇的,拒絕其他。
? ? ? 選擇的時候,你還必須“安主體”,明白自己這輩子需要什么,這是你立身的根本。每個人的生命都很短暫,往往只有幾十年,要想做完自己該做的事情,就要守住自己該守的,放下自己不該得到的。蘇東坡既然選擇了做蘇東坡,就必須承擔被流放的命運,否則他就要墮落為小人,這樣才能符合王襄的標準,為王襄所用。但我們沒有記住任何一個當時沒有被流放的小人,卻記住了蘇東坡,這就是蘇東坡的選擇帶來的回報。司馬遷也是這樣,他想把《史記》寫完,就要忍受被漢武帝閹割后的屈辱命運,要是他選擇做一個平庸宰相,就沒有時間寫《史記》了。所有死后仍然讓無數人敬仰的人物,都曾經為自己的選擇付出過巨大的代價,而他們之所以能作出這種選擇,就是因為他們能夠安主體,不會被眼前的得失和幻象所迷惑。我們知道,命運之神永遠不會面面俱到,這里多了,那里就一定會少,人是貪婪不來的。所以,既然選擇了一種角色、一個理由,就必須毅然放棄跟這個選擇無關的一切。
? ? ? 小時候,我們學校的墻上寫了這樣一句標語“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儒都無濟于事。”這句話是馬克思說的,他說得很對,任何人都是這樣。居里夫人不可能過兒孫滿堂的生活,畢加索也不可能享受天倫之樂,他的孫子根本見不到他。他那么多的作品,都是他放棄了點點滴滴的生活,慢慢積累起來的。因此,任何人都必須明白,選擇是我們的智慧,這種智慧不是別人給我們的,而是我們自己開啟的。
? ? ? 很多人都問我,雪漠老師,我該做什么?我說,你要問問自己想做什么,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想在北京定居,就只能放棄上海,你不能每個省份都定居。同樣道理,你選擇成為釋迦牟尼,就要離開老婆孩子,到樹林里去苦行。如果你不想這么做,也可以選擇做新一任的國王。不管你最后選了什么,都必須承受這個選擇帶來的所有結果,毅然決然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永不抱怨。不管命運給你什么樣的禮物,你都要全然接受,包括疾病,甚至包括死亡。
? ? ? “根為道之體,念動程序生。”選擇的智慧是你一生的根本,當你有了想做什么的念頭時,你的程序就開始運行了。
? ? ? 我們要明白,老天賦予了我們選擇的權利,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運用這種權利,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有本書叫《選擇的力量》,書中也談到了選擇的重要性。選擇太重要了,你只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而且能積極地去做,舍棄跟這個念想無關的一切,這輩子你就必然過得非常精彩。所以,我們倡導你想做什么就努力去做,不用解釋。當你的選擇和智慧結合在一起時,你的起心動念就不會離開這個程序。
? ? ? 孔子說“三十而立”,我們也經常強調“三十而立”,如果你三十歲還不知道自己這輩子要做什么,四十歲前還沒有立起來,你這子就很難立得起來。蘇老泉是二十七歲開始發奮的,其實二十七歲已經很晚了。我告訴大家,大腦的開發基本上在三歲時就完成了,那些三歲前被狼養大的孩子,一輩子都改不了骨子里的狼性,就是這個原因。有些東西已經變成他們的生命基因了。十三歲時,你一生中的很多東西都確定了,因為你的大腦已經發育得非常成熟,就像一臺基本上確定了硬件配置的電腦。涼州還有一種“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意思是,三歲時孩子的秉性基本上就定下來了,七歲時,你就能從孩子身上看出他老了會是啥樣,幾乎沒有任何改變的可能,除非進行脫胎換骨的訓練。
? ? ? 我曾聽過一個演講。演講人說,要想改變大腦,就要聆聽精神的呼喚,只有重鑄靈魂,才有改變生命的可能。如果用電腦來打比方,就是升級包括中央處理器(CPU)、內存條在內的所有硬件,升級完硬件、安裝好新的系統之后,把軟件也升級一下。這時,你的電腦就煥然一新、更加高級了。當然,升級靈魂跟升級電腦不一樣,后者只需要給錢,前者卻必須持久地訓練,有時甚至是一生的訓練一一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前提是,你必須有信仰,如果沒有信仰的力量,你幾乎是不可能重鑄靈魂的。所以,我們強調“命由心造”,安主體的目的就在于讓你得到智慧,能夠自主選擇、創造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