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微信之后,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朋友圈里多了各式各樣的打卡。看上去自己還努力,時不時地刻意證明一下自己很自律,能夠每天堅持打卡。
實際上真是那么回事嗎?小心提防掉進刻意證明的坑里,爆漲了自己的虛榮感,讓自己渾身飄起來。
01.證明自己本身沒有錯,但沒必要太刻意,自己去做就行了。
周末休息,吃過晚飯,趁著太陽還未落山,約上朋友小唐到水庫公園跑步。
一刻鐘后,兩個人來到水庫公園集合,在跑步之前,小唐打開微信計步器準備進步,兩個人慢跑了,差不多一個鐘頭,就走了起來。
小唐差不多跑了八公里,然后就分享到朋友圈打卡,獲得獎勵,好友們分分點贊評論他有多厲害。
臉上帶著得意的小唐問我怎么不發朋友圈呢?我說出來鍛煉個身體,跑個步,受益的是自己,沒必要到處張揚,自己做就行了。他點頭表示贊同。
同學小濤,給孩子報了個繪畫班,每天晚上六點半,準時把孩子完成自己的作品,發到朋友圈打卡,還時不時地要讓好友點贊。
其實,督促孩子每天堅持完成作業是個好事,但方式有很多種,只要孩子按時完成就可,沒必要整天在朋友圈里打卡。
打卡只是一種形式,自己去做就行了,沒必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你在做,這樣會給孩子一些鼓勵,但更多的是助長了孩子的虛榮心,讓孩子為了打卡而刻意打卡,而不是去鉆研學習,這樣反而對孩子成長不利。
證明自己本身沒有錯誤,但太過刻意證明自己,反而對自己不好,容易爆漲虛榮感。其實自己做了就行了,沒必要搞得所有人都知道。
02.太過刻意證明自己,并不代表你有多優秀。真正優秀的人其實都很低調。
前兩天,我看過一篇《做人可以低調到什么程度?》的文章。
文中列舉了季羨林大師為北大新生看行李,上海市原副市長謝麗娟出門不坐專車,不打車,就喜歡坐公交,地鐵,而且不用年輕人刻意給她讓座。
中國工程院院士,火箭推進劑創始人李俊賢每天連著白布袋,步行上班,還有高鐵上忙著測繪畫圖的李先林院士,布鞋院士離遙感領域泰斗李小文,穿著35塊錢的衣服的90后水稻雜交專家袁隆平院士等等名人的事例。
他們在各自研究領域都很牛逼,都很有權威性,而他們在行事上卻很低調,樸素自然,說實話,這才是真正最牛逼的炫耀。
工作中有很多人干出一點小成績,就覺得自己還了不起,就動不動到領導面前邀功。努力工作的積極性是好的,但太過于功利化就不太好了。
之前同事小穆,體育專業出身,在擔任體育老師期間,帶領學校國跳隊出去打比賽,成績還不錯,得了一個個人第一名,兩個個人第三名,三個個人第四名,還有一個男子初中組團體第二名。
可了不得了,逢人就炫耀自己多厲害,還到領導那里邀功,搞得領導沒辦法,也跟著隨身喝彩。
細想想看,也不是自己實力有多牛,向中國女排和乒乓球隊那樣,穿上在中國的球衣,目標就是奏國歌,升國旗,爭第一,這才叫真本事。
有時候確實需要你證明自己,這樣別人才會發現你。但動不動的就刻意證明自己,這只能說明你還不夠優秀,想用刻意證明來博得更多的掌聲,吸引更多的眼球。
用這種方式換來的實力并不是你自己的真實實力。這里面摻雜了水分,要想自己更優秀,就需要把水擠干,讓自己有真正的干貨。
到那時,你就會變得低調,不再那么張揚,不再那么迫不及待地想證明自己,這說明你成熟了。記住成熟的果實都是低頭向著大地,沒有昂著頭的,因為它學會低調,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