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我上小學那會學習成績一直還算不錯,中等偏上水平。
小升初考試,在我們鎮上當地的初中排到了103,那時兩個實驗班就要一百個人,有幾個學生去縣城初中念了,然后我的名次就擠進實驗班了。
當初這個消息還是我們班主任蘭老師告訴我的,當時心里挺開心,蘭老師小學帶過我們幾年,后來合并到鎮中心小學后,又分到我們班當班主任了,也是一種緣份。
記得小學時還和同學去過老師家聚會,那會我特別老實不愛說話,一切都是懵懂的狀態。
后來我爸聽到這個消息也挺開心,去那個初中給我辦入學手續時,我們屯子里有位老師就在那個初中當主任好像是,然后我爸說不會收什么費用吧?收費就不進實驗班了,那個主任說不花錢,人家都削破腦袋想進實驗班呢,你還想去普通班。
后來直到現在參加工作后我才感覺,分流的重要性,如果我當初不在實驗一班,我們可能連470分都不上。
后來這個分數勉強進了四中普通班,班里也是混混多,真正學習好愛學習的少,再加上知識難度提升,導致高中時產生厭學心態,后期總想去網吧打游戲,最后高考才打了三百多分,連統招的高考分數線都沒進去。
所以,即使現在已經參加工作十年了,但也是稀里糊涂,一直沒有養成深度學習的習慣。
不論是在職場還是學校內,自學能力和深度學習能力都很重要,否則每天就是混一天算一天。
根本達不到積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