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一下前面:
最開始我們講了成本的定義: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成本。
同時還講了,1.負面感受不是成本 。2.你的成本有時候是有別人決定的。3.全部成本和貨幣成本,凡是不能只看錢,也要看到其他的因素。
接下來我們將兩個概念:沉沒成本,邊際成本
沉沒成本
有選擇就有成本,沒有選擇就不存在成本。當我們沒辦法再做選擇的時候,就不存在成本。這就是沉沒成本不是成本的含義。這句話可謂是知易行難。就比如大學生選擇的專業,在他大學學習了一兩年的時候就應該知道自己是否喜愛這門專業。當時又有多少人會去轉專業呢?竟然“沉沒成本不是成本”這句話這么難實踐,那我們應該拿什么當做我們行動的指南呢?
邊際成本
這就要講到另外一個概念了:邊際成本
生活中我們不少看到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比如說你去超市買東西,一瓶可樂是3塊錢,但是超市今天促銷,再加一塊錢就可以買到兩瓶,那么對于買可樂這件事而言,那一塊錢是你付出的邊際成本,而邊際收益就是那一瓶可樂。但是很多東西,并不是你付出了邊際成本就一定會小于邊際收益的。
所以說如果你做出了一個不好的決定,“沉沒成本不是成本”的做法有難以行動,你可以試著用衡量一下邊際成本和邊際效益再做決定。如果你買了一臺只能制冷的空調,它需要3000元,但是另外一臺4000元的既可以制冷又可以制暖,但是你已經做出決定,買了只能制冷的,但是你卻需要制暖的功能,“沉沒成本不是成本”就是買了它,但是只能賣出1000元,在花4000元來買那臺功能更多的空調,這樣的話你就要付出3000的邊際成本,才能換回。這樣當然不劃算,所以你可以試著買暖風機來補補空調的制暖功能,這樣同樣的邊際收益(制暖)卻不用花去3000的邊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