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林愈靜-顧家男(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81385258/
我記得幾年前我在豆瓣寫過鉛筆社的那些所謂經濟學家的傻逼言論。連岳多次轉發他們的言論表示支持,而且連他本人也發表了幾篇我覺得明顯欠缺常識的議論。
我不是經濟學家,但鉛筆社和連岳的這些謬論,靠常識和生活經驗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經濟學理論。大部分的謬論,只需要常識加邏輯判斷就能識別。
比如連岳廣為傳播的說禁煙的文章,其中有一條是:
【一個人的身體,只能由他說了算,他愿意付出健康的代價,換取過煙癮的愉悅,這種自由,神圣不可侵犯。不然,政府就得禁止一切有害健康的行為:肥胖、“垃圾食品”、糖、從不鍛煉、性生活過少……】
這個言論看上去非常的“自由主義”,但其實有點受迫害妄想狂的,由政府立法禁煙可以想象到政府有一天會立法規定人不能性生活過少。這種想象力,除了迷惑讀者,不知道還能有什么作用。立法禁煙是很多發達國家,文明地區會做的事,而立法規定性生活次數是朝鮮會做的事,把這兩者拉在一起,真的需要想象力。個人自由的界限和前提是對公眾的影響。抽煙,尤其是公眾場合抽煙,是一個公共事件,不是個人事件,你可以在私人地方享受你的自由。政府規定公共地方不能抽煙,不是為了吸收罰款致富。
這種傻逼言論和他論中醫巫醫時的觀點是一致的,我記得那篇文章里他大致意思是說,政府不應該管,那些信中醫信巫醫的人,就由他信,讓他付出代價,等他受了教訓就不會再信了。這個理論的本質就是誰傻誰該死,等比較傻的人死完了這個社會就好了,根本用不著政府出手。政府出手就是為了罰款,為了提高收入(比如煙草專賣等)。
接著,連岳又說:
【”不想吸二手煙“,”希望有無煙餐館“,這都是正當的訴求,也是極大的市場需求,一定會有無煙餐館,也一定會有非吸煙區,來滿足這種需求——即使老板本人是煙鬼,有利可圖,他也忍得住。如果號稱”無煙餐館“,而有人吸煙,那是餐館違約。餐館主人要么制止,要么賠償。】
這種信口開河的信心不知道是哪來的,和鉛筆社的傻逼一樣,這類人大都是非常離地的。認為一個經濟學理論可以打遍全球任何地方。而不遵循這個規律的人或者地區都是不正確的。
理論上是,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可現實里呢?經濟學理論是不是像數學理論一樣可以任意推導?
比如說書店吧,喜歡實體書的人是有一部分的,和喜歡無煙餐廳的人差不多,為什么書店會一個個倒閉呢?有市場是不是足以支撐呢?其實,如果不是立法禁止,單憑市場需求,無煙餐廳根本不足以在市場立足。僅靠自由經濟很多理論都是空想,自由經濟的種種弊端在HK都有很多生動的例子。連岳這種烏托邦的空想真是令人大跌眼鏡。
說到禁煙,別的地方我不清楚,以香港為例,最近這十年,不斷提高煙稅(用連岳的話說,政府這是在打劫),推出公共場合禁煙條例(有屋頂,不見天的地方都不能抽煙),結果就是抽煙的人越來越少。我清楚的記得立法會辯論禁煙條例的情形。當然有議員和連岳的想法差不多發言說:
『我勞累了一天想抽根兒煙解乏你都要把煙價提的那么高,還讓不讓人活?』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解乏的方式多種多樣,你并不是沒有選擇。而且用煙來解乏本身就是飲鴆止渴。
當然如何執法也是需要辯論的,連岳在他的反禁煙文章里則直接了當的就說了執法根本不可能。事實上,后來這條法案成功通過。雖然一開始的確遇到不少執法問題產生了很多爭議,但最后也都一一排除,走到今天。效果很好。就我身邊都有兩三例成功戒煙的同事(同時政府設立戒煙輔導熱線,輔導戒煙,全部是免費的)。
一個人抽煙,不健康飲食產生的各種疾病和所有人有沒有關系?其實是有的。雖然本人受苦,但同時增加了公共醫療開支,我看過一期六十分講美國的醫療體系,很多黑人因為經濟原因,領救濟金只能以麥當勞為食堂,失業在家天天坐沙發上看電視度日。年紀輕輕就一身病每月要從醫院拿回成袋的藥吃著吊命。如果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避免更多的人生?。òń麩?,提倡健康飲食等活動),不僅對他個人是好的,對整個社會都是正向的作用。
這和政府應該立法規管巫醫和醫療行騙一樣,要求民眾靠自己上當受騙吸取教訓來增加各種打假的專業知識這種想法實在是太離地也太冷漠了。這難道不正是政府的職能之一嗎?一個人能試多少?可能第一個巫醫已經要了你的命。
我絕對理解連岳以及我們這一代人對失去自由失去選擇的恐懼,但恐懼的結果絕不是對所有政府行為一棍子打死。把政府視為毒蛇猛獸(這也不是什么新鮮理論,托馬斯潘恩在美國還沒成立前就講清楚了,美國立國的人也都知道這個)。
寫這樣明顯未經深思熟慮,缺乏常識的文章,不知道是突然傻了還是更精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