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不停的說話,聽別人說話,貌似從我們開始學會說話的時候就自然的學會了表達。而我們也都默認自己是會表達的,所有別人沒聽懂的問題都不是自己的問題,全都是別人理解能力差的原因,甚至還會在心里默默的鄙視別人,罵別人蠢。在我們從小學的課里面也沒有人刻意教授過我們,怎樣去有效的表達自己。
這種現狀經常發生,還記得在學生時代,有一次老師讓我們上臺講述一個東西,我自以為自己講的很有邏輯并且很清楚,結果卻換來了老師一句,“還不錯,但是還需要加強表達能力。”當時的我內心特別震驚,什么!我表達能力很差嗎?雖然當時很震驚,但是由于自身惰性,就默默忽略了這件事情。直到后來找工作,才發現,為什么在面試中我總是不能很好的打動對方?
到這個時候,我才開始正視表達這件事情了,我們常常誤以為自己很擅長的事情,我們真的會嗎?
怎樣去學習表達這件事件?
1. 確定表達的內容
1.1弄清楚表達的目的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表達欲望,只不過選擇了不同的方式去表達。有的人選擇直接用語言、有的人選擇用文字、有的人選擇表演、有的人選擇音樂、有的人選擇色彩,等等。在這里我想討論的是說,怎么樣用語言去表達自己,與他人溝通。我們常常都有表達的欲望,所以就會脫口而出,但是卻沒有仔細的去想過我們表達是為了什么目的。
一般來說表達的目的有以下幾種:
a. 告訴對方關于某件事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一般多用描述性語句
b.告訴對方要做什么事情,一般會介紹需要采取的行動/步驟/流程等等。
1.2弄清對方是誰?
我們表達的效率往往是取決于聽的人的,他是誰?有什么背景?喜歡的描述方式是什么樣的?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應當采取什么樣的姿勢去講訴我們想要傳遞的信息。
舉個簡單的小例子,在我們表達的時候,往往會介紹背景。我自己犯過的錯是,不管對于誰來說,一上來都先講背景,有一次跟老板匯報時,直接balabala的講背景。然后就迎來了老板的一個白眼,說:這件事是我布置下來的,我還不知道背景嗎???
所以,在表達自己的時候,先想想對方是誰?他知道些什么?又想知道些什么?
2. 將表達的內容有邏輯的整理出來
? ? 如何梳理自己表達的邏輯/內容。這里要推薦一本書《金字塔原理》每一次看這本書都能收獲不懂得感悟。坦白來講,這本書的中文版有些地方不是很好懂,適合多讀幾遍。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書中很仔細的介紹了怎樣去思考、表達、解決問題、演示。其實是教給大家一種結構化思維,怎樣訓練自己,讓自己能夠在一定的方法下實現更好的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比如我這篇文章,就是按照金字塔原理的框架來寫的,剛剛學習,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改進。
? ? ? 整理的方式最好是能夠用文字記錄下來,然后不斷修改。即使在條件不允許的時候,也一定要在自己腦中有一個大概的草稿。
3. 練習練習練習
?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當你有了一個文稿后,你就以為你的表達能100%傳達你的意思了嗎?
? ? 研究證明,在溝通的過程中,對于信息傳達起真正作用的不僅僅是內容,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你的語音語調以及身體語言。所以要多多對人或者對著鏡子練習。在這里想起賣油翁的故事,無他,唯手熟爾。
-----------------------------
新年里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怎樣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跟寫作一樣,每天準備一個1-3分鐘的小故事,內容不限,去向別人講訴。按照上面的方法,待我實踐一段時間后再來復盤,希望我們都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