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溝通能力,是每一位職場人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溝通不是簡單的聊天,往往帶有其目的性,如何能更好的達成自己的溝通目的,幾乎是每一位職場人士都需要學習的技能,所以其實我們可以說,溝通能力就是說服能力。
? ? 如果有有一本書教授的內容,可以幫助你通過6個問題去說服別人,我想每一位職場人士都會非常有興趣想要去了解,而這本書就是 邁克爾的《6個問題竟能說服各種人》。
一、邁克爾6問有三大原則:
1、沒有人必須做某事,選擇權永遠在你手上;
2、每個人都已經擁有足夠強烈的動機;
3、關注最微弱的動機要比談論阻力好。
? ? 無論是討論一場推銷還是一場談判,說服別人最難的始終是讓說服人覺得自己被說服了。人是一種有著強大自我意識的生物,我們希望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因為自己決定,而不是因為對方。所以在說服他人的時候,一定要給予對方的選擇權,無論怎么樣,永遠是對方在坐選擇,而我們做的只不過是無意中影響他的決策。
二、說服中強化自主權的措辭:
1、我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不過只是我的想法;
2、兩種選擇有利有弊,只有你能夠決定到底要什么;
3、只有你自己能決定你想要什么以及如何做得到它;
4、如果換做是我,我希望看到的情況是這樣的;
5、你可以自己決定;
? ? 在我的工作內容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內容是推進公司培訓項目的落地,這就需要其他相關如業務部門的協助,相信很多職場人士都會感同身受,跨部門溝通與協作是一件比較困難的時候,所以當我在與相關部門的領導或同事在溝通項目推進的事宜時,總是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和選擇。目前來說,有A和B兩種做法,A做法有哪些好處和壞處,B做法有哪些好處和壞處,您覺得哪個好?有時候自己在表達的時候,已經把我想要的那個答案進行強化,多說了它的好處,往往十之八九都會選擇我希望選擇的方案。但當用這種請示的態度去談工作時,對方會覺得這是他自己在做決定,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對方也會給予相應的支持作為回報。
三、邁克爾6問:
1、你為什么想做這件事?
2、你有多想做這件事——從1-10中選擇一個數字,1代表“1點也不想”,10代表“很想”?
3、你為什么沒有選擇更小的數字?(如果對方選擇的數字是1,重新問一遍第二個問題,不過這一次略微邁進一小步,問一下對方:如果要從1變成2,需要做什么?);
4、設想一下,如果你做到了,會發生什么好的結果?
5、對你來說,這些號的結果為什么非常重要?
6、接下來你會做什么,如果你想做的話?
? ? 看到邁克爾6問,我是有著一種非常大的熟悉感。因為我主要學習的心理學技術是SFBT(焦點解決短期療法),對心理咨詢有過一定了解的人知道,心理咨詢中面臨著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來自來訪者的阻抗,這種阻抗也許是來自潛意識,也有可能是來自顯意識,而SFBT最大的優勢則在于能夠降低來訪者的阻抗,通過短期的咨詢去達到應該有效果。如焦點解決短期療法中的“‘評量問句’:以1-10分為量尺,請來訪者進行評量,最大的愿望是10分,目前的階段是多少分,如何才能再加1分?”這個問句是不是與6問里面的第二問非常的相似,又或者“‘奇跡問句’:如果有一天,你起床后發現發生了一個奇跡,你覺得會是什么樣的奇跡?”這個問句又是不是和6問里面的第4問句非常的相似?所以其實可以理解為邁克爾6問的提問思想背后,與焦點解決短期療法的思想是有一脈相通的地方。
雖然書名叫做《6個問題竟能說服各種人》這個我們可以看做有廣告和夸大的成分,畢竟這個世界沒有哪一種方法是可以適用于任何人,但無疑,本書介紹的方法是一個不錯的說服技巧,大家可以認真學習并應用,起碼我是落到實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