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在羊年(公元2015年)春晚演唱過一首《從前慢》的歌曲,節奏和緩、綿長細膩,聽后叫人不得不動心。歌曲中將懷念過去的思情表現地淋漓盡致,緩慢的車馬、郵件,淳樸的人情,質樸而充實的生活……
中國進入迅速的全面發展是發端于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改革開放”的國策實施之時,至今已近四十年的歷程,與漫漫歷史相比,雖則短暫幾可忽略不計。但在這近四十年間,中國所取得的以經濟發展為中心,輔之以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是令世界各國刮目相待的。國家經濟等綜合實力的迅猛發展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但這些發展進步卻同時伴隨著許多事物的衰落,甚至常常是以很多事物——諸如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犧牲——為基礎的,在時代列車飛速向前的過程中,我們年輕的一代得到了豐足的物質生活保障,卻同時失去了更多的東西。而且,新時代的某些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動搖平靜生活根基的元兇。
當下的生活,平靜的表面下暗流涌動,充斥著各種壓力、焦躁、不安。社會的整體狀態呈現急功近利,人們普遍被心浮氣躁的社會氛圍襲擾。拜金主義、功利主義、投機主義到處肆虐,農村空巢、留守兒童、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日益凸顯。若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的社會人群的整體風貌,“浮躁”大概是最恰如其分的了。
生活在“鐵軌”上的我們,大概有許多人會對慢生活嗤之以鼻;不可否認的是,同時也有不少人被現實生活壓迫,無時無刻不在向往慢節奏的生活;令人鼓舞的是,有少數人竟然能用實際行動為自己打造一份安然、舒心的生活來。這就使人不得不重新思考生活的本質,生活到底是為了什么?我們的內心到底在呼喚著什么?
日本女性巖崎朋子就是一名為數不多的,在這個紛繁復雜社會中盡力為自己打造一份舒心、秩序井然生活的人。巖崎朋子1968年生于東京,于10至15歲期間隨父親赴香港生活過幾年,大學畢業后做過兩年的公司職員,后因對原創木質家具的熱情與興趣,她辭職后在兩家家具店學習并實踐了共10年,積累了豐富的制作原創木質家具與開店經驗后,創辦了自己的雜貨店——巢巢,致力于原創木制品與各種生活日用品的經營。
巖崎朋子買了一間有42年歷史的舊公寓,但她卻努力將舊房子的每一處打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簡約卻不失精致、素雅卻獨具品位。她還曾經在英國學習一年,開店后每年都會前往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等國采購一些手工制品。她將自己這些獨特的經歷與逐漸走向成熟的心路歷程整理出版成《筑巢記》一書。
《筑巢記》這本書共分三個部分:
1.筑巢手記 ? ?如何讓老房子重現生機
2.生活手記 ? ?少,但是更好
3.經營手記 ? ?如何將愛好變成工作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平和、樸實的文字生動講述了自己是如何改善生活環境、調整生活節奏的,行文雖然精細,也沒什么深刻的哲理,卻教會我們一件事:既然是生活,我們就有必要將其打磨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反觀當下的我們,許多人常常生活在各種壓力之下,身心皆不得寧靜,不僅不利于健康,生活本身也常常毫無秩序與質量可言。
慢節奏的生活使得作者巖崎朋子更加自信、熱情、熱愛生活。因為創辦“巢巢”雜貨店的經歷,讓她越來越懂得與人交往的樂趣,她抱持的“分享”的姿態也讓她更加懂得感激、珍惜當下的生活,這是一種令人羨慕的完滿的生活狀態。《筑巢記》讓我懂得,生活是自己的,需要用全副熱情與耐心去對待。
最后,我想借用作者巖崎朋子的一段話來總括全文:“我想要懷揣對這一切的感激之情,珍視著當下的每一天,繼續走下去”。就讓我們送與巖崎朋子最美好的祝福,同時也開始努力為打磨自己美好的生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