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磨礪的“練兵場”,成才的“磨刀石”,有計劃地安排選調生到村任職是黨中央培養鍛煉年輕干部的重大制度性部署。到村任職選調生,既是百年征程的見證者,又是鄉村振興的參與者,更是輝煌未來的建設者。如何才能把基層當做自己的家,如何才能長本領,如何才能為民排憂解憂,經過調研談話,剛剛進入崗位的選調生們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瓶頸:
(一)部分選調單位對到村任職選調生關心支持不夠。一是有的選派單位因工作任務重、人手緊張加之選調生本身綜合素質較好等原因,有時工作任務重時要求選調生同時參與單位工作,對選調生全身心履職產生一定影響。二是部分選派單位對到村任職選調生關心關愛不夠,主動幫助選調生解決到村工作及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問題、生活保障落實不及時,導致有的選調生有后顧之憂,到村工作成效不明顯。
(二)部分選調生到村任職進入工作角色較慢。一是新錄用選調生大部分都是應屆畢業生,普遍缺乏基層工作經驗,對農村工作、黨建工作、群眾工作等不熟悉,對所在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不了解,對村支兩委各項具體工作和工作范圍把握不準,導致工作開展有一定困難,進入工作角色較慢。二是缺少系統的辦公崗位經驗,因部分新錄用選調生一到單位就被派駐到村任職,缺乏公文寫作、信息處理、文案制作等系統的行政能力,部分選調生在任職期滿后返回原單位,業務能力不足、協調能力不強等問題較為突出。
(三)選調生到村任職后工作生活等要素保障有差距。部分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委會辦公條件、選調生居住、生活條件較差,選調生到村任職后心里落差較大,有的村受條件所限甚至無法提供獨立宿舍。同時,我市屬于少數民族地區且下轄有少數民族鄉,部分外地選調生不了解農村本地人文、地理、風俗等習慣,存在飲食住宿和語言溝通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