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臟的自然歸屬
? “肝升于左,肺降于右,心布于表,腎治于里,脾胃運行于中焦”。
? ? 肝膽屬木、心與小腸屬火、脾胃屬土、肺與大腸屬金、腎與膀胱屬水。
? ? ? 春天屬木、夏天屬火、長夏屬土、秋天屬金、冬天屬水。
? ? 怒目酸筋屬木、喜舌苦脈屬火、思口甘肉屬土、悲鼻辛皮毛屬金、恐耳咸骨屬腎。
二、五臟之間的關系
1、五行之間有生克制化關系
水生木:腎能促進肝的功能發揮。
木生火:肝能促進心的功能發揮。
火生土:心能促進脾的功能發揮。
土生金:脾能促進肺的功能發揮。
金生水:肺能促進腎的功能發揮。
水克火:腎能制約心的功能發揮。
火克金:心能制約肺的功能發揮。
金克木:肺能制約肝的功能發揮。
木克土:肝能制約脾的功能發揮。
土克水:脾能制約腎的功能發揮。
2、疾病的傳變
(1)、相生關系的傳變:母病及子、子病犯母。
(2)、相克關系的傳變:
相乘:即相克太過。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臟功能過強,而致被克一臟受到過分制約;另一種是不是被克的一臟功能太弱,不能受任“克我”之臟的制約,而出現相對制約太過的情況。
相侮:即是相克的反向而致病。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于一臟功能太強,不僅不受"克我"的一臟所制約,反而對"克我"的一臟進行反制;另一種情況是由于一臟的功能低下,喪失了制約對方的能力,反而受到"我克"一臟的制約。
三、五臟病變的治療原則
1、根據相生關系確定治療原則
“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2、根據相克關系確定治療原則
“抑強扶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