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性格培養肯定不會全是由老師、朋友塑成的。因為能一生陪伴你的的只有家人,同時,家庭對你的影響也就是最深的,一個家的家風就是其主要因素。我們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也是為了塑造一個與別人截然不同的性格。
在我家,并沒有特別明確的家規,但是爸爸媽媽對我們也是有他們獨特的一套的。
第一,也是最核心的、也就是誠實。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撒謊是在家里最忌諱的,也許是因為生在普通的農民家庭,那種樸實的品格已經深入人心。所以不希望將來自己的孩子出去是個張口閉口都是胡話的人,自己有幾斤幾兩還不清楚,就說大話,甚至撒謊,欺騙。也是因為父親在這方面對我們的嚴格,才讓我們成為正直的人。
第二,父親還一直教導我們要樂觀,開心才是最重要的,試著拋開利和弊,遇到多大的挑戰或是挫折,都不能自暴自棄。“如果人生一直是平平淡淡,沒有一點波瀾,那才是沒意思呢,是吧?你這次的挫折解決后,那么下次遭受挫折時,你也會知道該怎樣解決了,不是一味地逃避,更不是消極的放棄。”這是爸爸最常對我們說的話,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么要讓那些煩心事毀了一天的心情呢?我不敢相信這些話是從父親嘴里說出來的,畢竟他只有小學文憑。但是這些話卻深深的烙在我的心里。所以,在家里,總會回響著我們開心的笑聲,開開心心的過好每一天。
第三,父親很注重我們的衣著,他總是說一個人出去,他的衣著就代表這他的品性。一個穿的邋邋遢遢的人,生活中一定“不拘小節”,不懂得收拾。但是這并不是要求你穿的有多華麗,只需要得體,清清爽爽的,至少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好的。
第三來自母親的日常吐槽,“做事勤快點!”是的,從小母親會給我們三孩子分配家務,且不準拖拉,母親說:“做事就應該今日事今日畢,一旦開始了第一次推脫,一定會有第二次,所以千萬不要給它這個第一次,這樣才能順利的做好每一件事。”現在這么多人有著拖延癥,我很感激母親在我們從小就打上了疫苗。
第四,學會禮貌對人。對長輩用敬辭僅僅是最基本的一點。見人要打招呼,離開要道別。當然要學會時刻保持微笑,一個微笑可以化解很多矛盾,也是出于最基本的禮貌。
一個人的修養大多時候是出自這些并不被注意的細節上,而這些細節當然不是在學校能學會的,主要來自一個家庭的教育,也就是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