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名士自風流
夏海芹
細雨連綿的九月,秋風已涼,天氣漸爽,早晚需添衣裳。初三剛開學的新生,將迎來《唐雎不辱使命》一文。開課前,我試著做一些解讀。
《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zhàn)國策》。
何謂戰(zhàn)國?
戰(zhàn)國上承春秋亂世,中續(xù)百家爭鳴,后啟大秦帝國。諸侯變法而戰(zhàn),雄主縱橫而和,是一個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的時代,也是一個風云迭起英雄輩出的時代。
天下大勢,瞬息萬變,戰(zhàn)爭翻云覆雨,朝為霸主夕成敗將。在諸國紛爭的亂世,決勝千里的將軍固然叱咤風云,膽識兼?zhèn)涞拿客瑯右I風騷。
唐雎就是這樣一位應時而出的名士。
唐雎是安陵國的一位謀士。彼時,秦王嬴政已經(jīng)滅了韓國亡了魏國,氣勢日盛,氣焰囂張。而安陵是魏國的附屬國,是一個方圓只有五十里的小國。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了魏國這一靠山,安陵國岌岌可危。秦王根本沒有把安陵小國放在眼里,他用了個一眼就能看穿的計謀,想不費一兵一卒就讓安陵國就范。
秦王是這樣說的,“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五十里的土地,哪里會有這樣的好事?!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上掉下來的只會是陷阱,并且是個顯而易見的陷阱。
歷史上,秦國統(tǒng)治者曾多次使用這樣的伎倆。
公元前299年,秦攻占了楚國八城。秦昭襄王給楚懷王寫信,表示愿意歸還八城,結(jié)盟友好。楚懷王信以為真,親自到武關赴會。結(jié)果被擒,送到咸陽囚禁至死。
如今,秦王嬴政如法炮制。連《古文觀止》的編者都忍不住跳出來指出,此計“秦王常套也”。
秦王欲借易地之名,行吞并之實。在他看來,安陵君哪敢說個“不”字?然而,安陵國雖弱,安陵君卻并不像秦王想的那樣軟。只是他識破不敢說破,他答,“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說話委婉言語客氣,但態(tài)度很堅定——我不換!
秦王碰了一個軟釘子。
于是,秦王不悅。秦王不高興,后果很嚴重。
在這樣的背景下,唐雎出現(xiàn)了。弱國無外交,古今通用。安陵國在生死關頭能否轉(zhuǎn)危為安,安陵百姓能否免于戰(zhàn)亂,這一切,都取決于唐雎使秦的結(jié)果。
唐雎使秦,讓人不由想到了荊軻刺秦王,同樣有著“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擔心也是“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結(jié)局。
他面對的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讀者,在心里為他捏了一把汗。
一開場,秦王顯示出強大的氣場。他張口就給唐雎一個下馬威,“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自己給別人下套,人家沒上當,還故弄玄虛的問“何也”,秦王盛氣凌人的強硬目中無人的傲慢可窺一斑。
接著秦王虛晃一槍,“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明擺著欺負人,卻把話說的道貌岸然無懈可擊,虛偽的秦王躍然紙上。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氣勢上先聲奪人,話語里恩威并施。面對咄咄逼人的秦王,弱國使者唐雎會怎樣應對呢?
唐雎此行早已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拼死也要完成使命,所以他反而更加從容不迫,鎮(zhèn)定自若。只見他不卑不亢朗聲回答,“否,非若是也”,雙重否定,既增強氣勢又起強調(diào)作用。“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唐雎以“千里”對“五百里”,他的態(tài)度明朗堅定,他的回答擲地有聲,他比安陵君更有力量——不用商量,堅決不換!
唐雎毫無懼色,義正辭嚴。雖然他句句在理,可是弱肉強食,哪有道理可講?秦王在安陵君那里吃了個軟釘子,又碰上唐雎這個硬釘子,不禁惱羞成怒,猙獰的面目頓時顯露出來了。
傲慢的強者才不怕撕破臉皮,因為他們底氣十足。對秦王而言,殺死唐雎根本不費吹灰之力。
矛盾一觸即發(fā),唐雎生死懸于一線。
勃然大怒的秦王不再遮掩,威脅道,“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在他們二人的對話中,提到了“天子之怒”“布衣之怒”和“士之怒”,在秦王看來,唐雎乃一介布衣,布衣之怒不過是“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秦王此言不虛。時至今日,千年過去了,庸夫生氣發(fā)怒,也還是這三招:把帽子摔了;把鞋扔了;把頭往地上撞。
而掌握生死大權(quán)的天子一旦發(fā)怒,就會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秦王以此恫嚇唐雎,你最好別惹我,惹惱我,我就殺死你。他萬沒有料到,唐雎并沒有被嚇倒,而是針鋒相對的提出了“士之怒”。
所謂士,就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到這里,唐雎再不給秦王任何反駁的機會,語言排山倒海而來,氣勢如虹可吞山河——
“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此三子者, 皆布衣之士也, 懷怒未發(fā), 休祲降于天, 與臣而將四矣。”唐雎用專諸、聶政、要離,這三位著名的“士”的行為,來解釋什么是“士之怒”。他們刺殺君王時,上天降臨征兆,可謂感天動地。并且,唐雎還將效仿他們,成為第四個“士”。說到做到,挺劍而起!
好一個唐雎!他只身闖虎穴,臨危不懼,有鎮(zhèn)定自若睥睨強者的氣魄!他后發(fā)制人,慷慨陳詞,有破釜沉舟玉石俱焚的勇氣!他不卑不亢,據(jù)理力爭,有超越生死舌戰(zhàn)秦王的膽識!
他守住了正義,守住了一個弱國的尊嚴。
故事到最后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轉(zhuǎn)變。在拼死一搏的唐雎面前,秦王竟然色撓,竟然長跪而謝之!到這里,讀者懸著的心終于落地,跟著唐雎一起揚眉吐氣,一起拍手稱快!
在這場戰(zhàn)爭中,唐雎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是真名士!
此正是:
秦王欲豪奪恩威并施恃強凌弱如意算盤竟成空
唐雎闖虎穴膽識兼?zhèn)洳蝗枋姑迫徽龤獯媲嗍?/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