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森編上線,接前天預告之話題:大學生創業所面臨的三大難題之核心—技術發展。
在和我的團隊討論過程中,我們有商量過一個很有意思是但是還沒有結論的問題:“一款產品的上限和下限,到底是由技術決定還是運營決定”;討論到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然后,暫時的意見就是:
技術決定產品的上限,運營決定產品的下限。
想法+做法
先不管其他讀者對于這個觀點是否認同,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產品本身就是一個空蕩蕩的框架,技術水平賊低 ,那么無論營銷套路或者轉向運營做得再成功,估計產品能有個一輪用戶都不錯了,千萬別想回頭率了;
我們以互聯網產品作為案例,無論是一個網站還是一個APP,先排除樣式外觀的觀賞性,我們直接說功能,而又不是說很復雜深入的功能就簡單的基本查詢使用,如果這個產品本身技術質量不過關,就運行一個select(通用數據庫查詢功能)都要花較長時間,那么這個產品注定不會被用戶青睞;
反過來說,當這個產品的技術水平上去了,與云計算大數據或者更先進的技術亦或者是更扎實的基本功結合,無論是復雜還是簡單的需求都能清晰的完成,最起碼,在用戶體驗上是好的,能夠感受到這款產品是為用戶設計的;
技術瞄的蔑視
說到這里有一句話需要為技術總監表明清白的,有很多產品人認為,自己提出合理的要求就可以交托給技術人員,然而在細致實現上,這是需要靠技術人員通過實際分析以及需求整合再來實現的,所以每當聽到有產品經理甩一句說:“這不是用幾句代碼就能實現的時候”,我眼神中透漏出的MMP真的不是騙你(森編曾任初創公司的技術人員,其實也算技術總監畢竟公司就一個人會一丟丟的代碼),所以現在創客森轉型為運營人員后還真的挺尊敬每一位技術人員。起碼是自己隊的。
回到正題,在市場分析以及產品推出之際,往往商業計劃書上是有一點叫做行業天花板,意味著本產品的發展上限;而殊不知這個上限是依靠技術這個頂梁柱來實現的。假如一個好的想法,配上一個中流技術,那么產品容量,兼容性等問題都不會是一個絕對安全問題,當然大公司都不能保證;然后,技術是后臺,是儲備,是武器;那么大學生創業團隊中這個鑄造師,到底怎樣呢?
眼神殺死你
大學生的技術團隊,在現實中主要分為兩類:
1,在各類大賽項目中脫穎而出,或者最起碼參加過多次比賽,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大賽經驗(如果這些都沒有那就懶得寫了),能處理日常開發以及維護,相較于同齡人已經擁有足夠充足的優勢,然而相信并未接受過大數據的沖擊,以至于一直不敢接受高訪問量造成的數據災難,或者說沒這個機會,所以這類的技術團隊,稱之為初生牛犢不怕虎;
2,在大學實習過程中(畢業前都是大學生),參與的工作是和技術相結合掛鉤,且能在公司的開發過程中參與到,無論是初級加入還是核心加入;這類人比較靠譜,擁有勉強算是企業級的開發思路以及能力,因為開發講究的是思路,細節的實現其實普通碼農都可以,這就是所謂的全棧工程師與程序員的區別;需要的是數據結構,大局觀念以及系統邏輯性實現,這些更深入夸贊高級技術人員的話就省了,當然,即時參加過這樣實習的技術人員,仍然存在社會閱歷不足,用戶需求不能自定義完善等方面缺陷;只能補上一句:你強是你強,你還差得遠
自high一波
銷售,管理,運營是一門學問,而技術則是一門學科,不得不說明這其中的重要性;所以,當大學生創業團隊中,或者是高級點的創業團隊中,技術發展成本永遠是最貴的;是最消耗的一樣投資;但是創業路上絕不能隨意停止腳步,因此森編在此送上幾點小建議:
1,團隊發展初期,一定要找好能夠信賴的技術團隊或者技術人員,創業路艱辛,誰走都相信,能否熬得住這個過程的辛酸只有當事人知道;但是技術核心不能撤,這是原則也是能否發展下去的重點,選人不能在這一步有一點的馬虎;
2,團隊開發項目過程中,需要良好的編程或開發規范;只有絕對良好的開發規范,在發展過程中能增加人手時候可方便其加入開發加快上手以及更方便進行維護修改,這些都是基本功,但卻是最值錢的知識
3,項目開發中,對技術團隊要有足夠的尊重以及要求;都是一個團隊,無分寵兒與否,能力固然需要互補,對于不懂領域需要保持對其尊重,而對工作任務,需要完成的則當成是死任務一樣要求自己,創業如同打仗,非死即生,但需要拼搏。就這么二字足以說明情況。
每個創業團隊都不容易,希望各位創業團隊,創客者們攜手共進,多多關注~
明日創業路上預告:大學生遇到的社會海深淺,如何拼命上游,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