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昨天起,我正式開始看《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一書,主要靠地鐵路上等零碎時間。今天碰巧看到行業內一位尊敬的老師關于時間管理的文章。
? ? ? ? 何老師把自己時間管理方面的經驗,大致概括為六個原則,即:黃金時間原則、興趣導向原則、整合零碎原則、Deadline原則、正向激勵原則和統籌疊加原則。
? ? ? ? 第一個,黃金時間原則。就是要通過不斷調試,選擇在最合適的時間、最優質的狀態,做最適合去做的事。從生理上講,每個人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接受新知的能力、領悟問題的水平,在不同時間段、不同地點是不一樣的。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每個人工作節奏、生活狀態的變化,“黃金時間”也是會改變的。
? ? ? ?確定了自己的“黃金時間”后,就可以做一些整體規劃,尤其是那些作息、工作時間比較規律的人。例如,在什么時間段做什么事,大致什么時候完成,可以借助日志、手賬或《效率手冊》完成,或者下載“滴答清單”等App。
? ? ? 第二個,興趣導向原則。有朋友問過我,如果事先有明確的規劃,但突然沖勁上來了,完全沉浸在一個事情中,怎么辦?要不要打亂之前的安排,但這樣會不會影響整體規劃?
? ? ? 我認為,這個問題得區別對待。如果讓你不能自拔的,是打游戲、微信群聊、刷朋友圈,那最好強化自控力,嚴格按規劃辦事。但如果是創作一篇文章、檢索一項資料、翻譯一本書,這種“沖勁”其實是可遇不可求的,有時會比按規劃漸進效果更好,而且更容易激發靈感。這時就可以考慮重新規劃,至少先把這項工作繼續推進,直到事情做完或者激情燃盡。
? ? ?第三個,整合零碎原則。只要有興趣驅動,零散時間也是可以作為“黃金時間”的。例如,從學習知識的角度講,現在很多圖書、雜志、講座、知識App都已音頻化,做家務、開車的間隙,都是可以聽的,按照正常速度,一分鐘可以聽200個字,10分鐘就夠聽一篇短文了。
? ? ? ? 第四個,Deadline原則。所謂個人時間管理,其實不純粹是一個“管理”時間的問題,而是一個情緒管理問題,說白了就是自律。認真評估一下自己因為拖延可能要額外付出哪些成本,或者人為給自己施加一些壓力,都是很好的辦法。
? ? ? ?所以,還是得用各種方式,給自己設一個Deadline。善于利用時間的人一般都會預留一定的提前量,把Deadline設得靠前一點,這樣一是可以防止各種意外出現,二是留下時間討論修改,盡可能減少失誤和偏差。
? ? ? ? 當然,這里又可以衍生出幾個小原則:
? ? ? ? 第一,定期盤點。就是適時盤點一下待辦事項,哪些是臨近Deadline的,哪些是被重度拖延的,哪些是內心抗拒又不得不做的,然后結合自身情況,分別制定完成時間表。
? ? ? ? 第二,及時說不。有些事當時基于各種原因(喝多了、礙于情面、強行攤派、單方通知、不便公開拒絕),勉強答應下來,事后又百般扭捏抗拒不想做。這個時候,就得考慮拒絕的問題了。因為你拖得越久,委托方就越被動,還不如早點兒說不,讓人家預做準備。此外,越是內心抗拒,完成質量可能越差,與其交個“半拉子工程”挨罵,還不如實話實說交底。
? ? ? ? 第三,集中克難。被“拖延”的諸項事務中,一定有一個是被“重度拖延”,但又不得不完成的。而這樣一個“老大難”問題,肯定會破壞整體節奏,并影響到完成其他拖延事項的心情。所以,每周我都會固定選取半天時間,集中解決排名第一的“老大難”問題。
? ? ? ?第五個,正向激勵原則。一個事情總拖著不干,你會焦慮不安,最后延誤或失敗,你也會很有挫敗感或者沮喪。這種挫敗感和沮喪,會直接影響到未來做類似工作的興趣和信心。所以,不能讓這種焦慮感和挫敗感影響到你,尤其是持續影響到你。這時候就需要給予自己一些正面的激勵或者鼓勵。
? ? ? ? 第六個,統籌疊加原則。寫作、翻譯或完成某項工作任務時,最好有一個遠期目標,在做第一步時,就可以有意識地為下一步做準備,盡可能在邏輯上對接,在體系上能兼顧。而且,完成無數個小任務的過程,其實也是在為一個整體大目標做積累。
? ? ? ? 以上是何老師的經驗之談,非常樸素但也很實用。希望在近期借著讀2小時一書的機會,結合老師的文章,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在時間管理上做的不好的地方和要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