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把去兩年前去重慶成都拍的照片重新整理了。上個月就說要寫一篇文了,沒想到拖到現在。
那時候,在重慶認識的跟我一樣大的男生,現在居然跑到尼泊爾去開了家旅店,還天天在朋友圈里打廣告。
雖然有時候會想念在重慶吃的麻辣火鍋,不過,我暫時還是覺得,渝川這片土地,去一次就夠了。
01.
一月初的重慶又濕又冷。怕冷的我們在上飛機以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穿了四件厚厚的衣服。為了這次旅行,還特意買了雪地靴和厚大的棉絨外套。
到了重慶之后,放好行李,我們就直奔食肆。兩個人餓得跟狼似的,一坐下就點了一個麻辣火鍋和一大堆食材。因為是下午兩三點,整個場子就只有我們兩個女生在那里吃飯。上來的時候被嚇到了,一大鍋黑紅黑紅的紅油完全看不到底。
可能因為天氣冷,開始我們還沒有覺得很辣,吃得挺爽的。但是后來,越吃越辣,只能拼命地喝水。兩個人一副辣哭的樣子,邊擦著鼻涕眼淚,邊吃邊嚷嚷著“好辣”,拼命地喝水。
又怕辣又嘴饞的表姐最后只能叫服務員拿了一碗白開水,把從鍋里撈上來的食物放白開水里涮了才能放地入口。這舉動,當時還把站在旁邊的服務員逗笑了。
吃了第一頓火鍋就被辣怕了。從那次之后,我們就只吃過一次火鍋了,點的還是鴛鴦鍋。
02.
到重慶的第一天,我就覺得,這個城市,連吸一口氣都是花椒和辣椒味。整個城市都被麻辣火鍋的味道籠罩著。
來到這樣一個城市卻不吃辣,說出來還真會被人笑。到現在我們也喜歡拿來開玩笑說,在重慶的時候,連吃小面,表姐也點的“不要辣”。
以前我們經常會開玩笑,如果去吃辣的城市,不能吃辣的話,就點個蒸蛋。然后就有人說,可能連蒸蛋也是辣的,因為他們的鍋都是辣的。
其實,我也好不到哪里去。每次點餐,都要千叮萬囑店家不要太辣。
在成都吃肥腸粉的時候,想跟老板點“小辣”的粉,因為“小”和“少”分不清而被老板狠狠地嘲笑了一番。當然,我到現在還是覺得“小辣”才是正確的。
吃過一次成都的肥腸粉之后,現在還一直惦記著那里的冒節子。
03.
去一個地方,就應該在那里的市場逛一逛。但是我們太后知后覺了,去的都是商業街。
到現在我還惦記著那些在街市和小巷吃到的美食。
當時我們是在成都的寬窄巷子里面閑逛,在一條冷清的小巷的角落發現的賣蛋烘糕的小攤。自己選配料,甜和咸的都有,選好之后擺攤的大伯就現場給你烘,才賣三塊錢一個。
同樣難忘的是,在重慶武隆縣瞎逛的時候,在路邊偶遇到一個阿婆在賣烤糍粑。糍粑的味道和口感是我一直惦記著的,但是當我說要拍她的糍粑的時候,阿婆自豪而又興奮的笑容我也一直沒忘記。
每次發現這種小攤,我們兩個人還開心得像發現了寶藏一樣。我們始終都覺得,吃到簡單而又質樸的地道小吃,才能讓自己真切地感受到我們來這個城市,并不只是把所有景點都打一次卡,來走個過場的。
不是跟著網上的攻略,把有名的店都吃過一邊就叫來過重慶和成都了。自由行的美妙之處,就是你永遠都不知道你在旅途中會遇到什么麻煩,和發現什么驚喜。包括吃的、和人。
04.
在重慶的青旅住的第三天,我們認識了一個“不請自來”的男生,說要跟我們同行。
人生路不熟,有個同齡的男生帶著我們兩個,也是好的。
后來他告訴我們,是青旅的老板讓他帶著我們出去走走,這樣就免了他睡沙發的住房費。他是在杭州讀書的,居然還跟我們一樣大。他說他經常去做兼職,賺到錢之后就自己一個人背著背包到處去旅游。就是傳說中的背包客。
這是我一直都很羨慕卻無法實現的,一個人背著行囊,想去哪就在哪里住下。住個一頭半個月,自由自在,結識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
當時,我們分別的時候,他給我們一人送了一張明信片。他說,他還要在成都待一段時間。我們還互相加了微信。
最近聯系是因為他群發的一條廣告。一般這種消息,我回都不會回的。但是他發的內容是他在尼泊爾開了家旅店,讓我們幫忙宣傳。
明明我們是同一屆的,但是看到他做到了我們一直想做但是沒法做的事情,羨慕之余也很想為他加油。
當時我轉發的時候,說了一句,“我在苦逼寫論文找工作,別人卻在尼泊爾遛狗曬太陽開旅店”。
他評論了我:都是生活。
向往的往往是得不到的,所以我們想要去旅游,暫時逃離我們的生活。
/ 最遺憾的是沒有吃一碗咸的豆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