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溪,總覺得日子單純的太幸福。倏忽來去的云,投射在窗外的山坡上,我能看到一叢叢竹子的葉子在陽光下透亮,像一根根羽毛。
每天最大的任務就是畫畫,滿心也只有畫畫。
畫完第二幅畫,我喪失了對著眼前的小桌子畫東西的信心。對于接下去畫什么,完全沒想法。在畫室轉悠了半天,看到有人畫窗戶和里面的風景,我走到窗外,看到美好的平靜的山景,瞬間有了決定,就畫這片風景吧!
怕光影變化太快,我掏出手機拍了照。
回到畫架前,對著空白的畫布想了想剛才看到的風景,用鉛筆草草勾勒了輪廓。
完全不知道接下來從哪里畫起,就隨意地拾起一支筆,挑了些黃綠色,直接在畫布勾出山脈的形狀。這是讓我十分后悔的一步。顏料有些干,量也多,畫出來的是濃重又有些發枯的線條。這個顏色也和我后來畫的山脈顏色都有差別,完全沒法融掉,也遮蓋不上。
等我接下去涂上山的深深淺淺的綠色,前面的土坡,溪流,停車場,馬路,大概有了樣子。這天晚上,林老師一看就知道我畫的是窗外風景,高興地說,就這樣畫吧,等你不斷豐富,畫面會越來越好看。
誰知道這個不斷豐富真真是個無底洞。每次畫到沒感覺,站在窗前看看,或者在畫架前呆坐的時候,拿出手機對著照片反復揣摩哪里深哪里淺。想一想每天早晚看到周圍的山,都是那么美,我該用盡力氣表達出來。
每一天在不斷嘗試調出各種各樣的深淺不一的綠色,一次次點在畫上,看是不是我要的顏色。有時候覺得找到了樹的形態和陰影,更多的時候,覺得只是在一團團涂上去,讓遠山越來越模糊。
更何況還有想盡辦法融掉的那幾條要命的輪廓線,像大蟲子突兀地趴在山脊上。到最后也沒能處理好,只能把它當做一種表現方式。
用了兩天算是把大塊色調都畫出來了,過程中的折磨只有自己知道。有時候我對著那片山坡畫了好久,看起來還是沒什么進展。
近處的小溪流一直沒敢畫,不知道要怎么表現水花,那些遠遠近近的山坡,看上去復雜的路邊景物,都被我按照能畫出來的方式做了減法。
有人說我的寫生不錯,我很羞愧,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只是在憑印象涂抹,加了太多自己的東西,畫不出的就自動跳過,這樣,也能叫做寫生嗎?
中午畫不下去,在畫室轉了一陣子,干脆出門去古鎮里拍風景,看到了很美的晚霞,還安排了第二天到漈下古村落去轉轉,拜訪畫友。
漈下玩了一天回來,晚上想起我沒有進展的油畫,實在不好意思面對林老師,躲在屋里和姐姐玩水彩,沒去畫室。
轉天早上,又忍不住跑到畫室,一天不畫覺得時間太浪費,坐下來一點點加細節,梯田,近處的樹,電線桿,停車場里的車,路上加個小人,陰影…
不知不覺,一天過去了,有了近景,畫面就變得生動起來。一個美術老師教了我怎么添加陰影,讓物體有立體感。休息的一天里看了好多畫,特別注意那些畫上的水流,我也學著盡力畫了水花的樣子。
越畫越覺得有意思,越畫越覺得有更多細節可以表現。
小王老師說我的風景晴天不夠明顯,天色應該再亮一些,于是天空也刷了三遍。至于云朵,真正是沒有勇氣畫了。
這是我最喜歡也最花力氣的一幅。到了這時候,才有了些感覺,也才相信,只要觀察的足夠仔細,所有看到的都是可以畫出來的。
比如每個人經過我身邊都會說停車場上的小車很生動,雖然我總覺得畫糊了。但其實最生動的白車,正是我現在窗邊仔細看過后畫出來的。旁邊的兩個就十分草率,多少憑想象畫的。
可惜時間飛快,竟然就要離開了,未完成的細節,只好作罷。
這幅傾注了我最多時間的風景,讓我漸漸找到調色和用筆的感覺,也有了更多的信心,體會到逐漸深入刻畫細節的過程。
過去我總是覺得自己沒有耐心,不會畫細節,其實只是不愿意用細微的筆觸來一點點刻畫,總是想一下子看到效果,一下子完成作品。
還有一個教訓便是起筆的草率。林老師好幾次說,要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張畫,一開始畫就要當做作品,認真處理每一筆,沒有什么純粹的練習。我呢,覺得反正畫不出什么太好的,就草草上手開始,導致后面無法處理。
畫如人生,認真過好每一天,認真對待自己度過的每一分鐘,畫出什么樣的作品都是最好的。
雙溪學畫的每一天,都有收獲,都覺得有太多需要思考。這不僅是畫畫,也是人格的塑造,是自我修養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