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家還記不記得中央電視臺多年前的一個非常經典的采訪,記者問,你幸福嗎?很多路人都被問的一臉懵逼。
? ? 似乎很多人對自己每天過的開不開心,到底有沒有生活的滿足感,似乎我們從沒有深入的去思考過。正是我們缺乏對生活真正意義的追求,所以我們開始盲目的追求金錢。
幸福等于賺更多的金錢嗎?
? ? ?社會的主流輿論時刻都在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人社會地位的高低,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就。這樣的衡量標準其實可以讓人可以理解,就像我們用分數去衡量一個學生的能力一樣。其它維度對一個人的評價是很難去量化的,比如說一個人對這個社會做出了多少貢獻,他做的事情是否有意義有有價值,用金錢的標準是一個非常直觀衡量標準。
? ? ? 在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和現實生活的壓力之下,你為什么每天那么努力的工作,也許是因為你想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讓自己不再面對生活的焦慮。生活中的很多焦慮是來自于金錢,我們對未來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們似乎需要永不斷努力的工作來說服自己,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交待。
? ? ?也許是社會太過于浮躁,在主流價值觀的影響下,似乎我們不再去思考什么才是幸福,但是我不認為金錢是幸福的全部。
真正的幸福
? ? ?我們都說人與人是不一樣的,雖然我們有著相同的生理結構和近似的外表。那為什么會不一樣的?這是因為我們有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小明是某某公司的CEO,小王是政府高官,小李是某公司的職員,每個人的社會標簽都是不盡相同的。
? ? 什么時候我們人都是相同的呢?當我們每個個體面對重大疾病的生死時刻,像是喬布斯身患癌癥晚期的時候,他選擇和他的家人在一起。當我們面對遭難,面對汶川地震的時候,我們每個人的所有社會角色瞬間崩塌。當我們面對生命威脅的時候,我們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的區別,每個人都會生老病死,死亡是我們所有人的歸宿。當地震來臨的時候我們每個個體都是脆弱的,上一秒你還沉浸在溜須拍馬的幸福感之中,下一秒你的人生的所有成就全部崩塌。
我們過的累,是因為有著無限的欲望
? ? 我們不斷的完成工作的業績,每天面對14小時以上的高強度的工作。當然我們很努力,我們在實現自我的價值,實現人生的意義。同時我們也是在不斷的賺錢,讓自己和家人不要有生活上的壓力。
? ? 當努力變為一種習慣,工作三年也許我們買上了一輛小車我們很滿足,當擁有了第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和家人生活在自己幸福的小窩里。突然我們覺得似乎一輛小車已經滿足不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一套小房子住的不再舒適,一只普通的包包和手表已經和自己身份角色不匹配了。很多時候我們過的那么累,是因為我們有著無限的欲望,因為我們永遠都不滿足。
? ? 但是當我們在追求無限物質生活的時候,這是我們以犧牲陪伴家人的時候和損害自己的身體為代價的。作為父親角色的你們為了更高的社會成就長期在外地工作,作為母親覺得的你們也許放棄原本事業上成就的可能性做了全職媽媽,但是有時候長期分居兩地,你是否幸福?所有選擇和決定都在你自己手里,你可以選擇你自己的生活。
碌碌不為這不是一個貶義詞
? ? 中國人每年工作時間為2400小時,美國人每年工作時間為1800小時,丹麥人每年工作時間為1400小時。特別是北歐的很多國家,在每天的工作的午后會來上一杯下午茶,從不加班,每年有長時間的休假來充分的享受生活。這和這些國家的高福利制度有關系,這也是因為他們的爺爺的爺爺輩曾今的努力,換來了今天的生活和工作的狀態。每天工作之余也許是和家人一起的歡樂時光,也許是田園牧歌的生活。很多人看似放松和不思進取的生活狀態,幸福感也許是很強的。就像你問王健林你幸不幸福,幸不幸福看他的工作時間表就知道了,除非無限的工作就是他幸福的唯一標準。那他的父母呢,他的家人呢?
? ? 幸福,不僅僅之來源于金錢,它可能也來自于家人的陪伴,一次無憂無慮放空自己和朋友的旅行。同樣更可能是一次忘我的放縱的愛,哪怕是一次看似毫無頭緒的追星。幸福的事情有很多,不僅僅是金錢。你能獲得怎樣的幸福,也源自于你對幸福本身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