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阿果的這個形容,生氣是冰山上來跟我們談判的代表,而在冰山下還藏著更多慫恿著生氣的小聲音。
回想我2022年的生氣,腦海中比較有印象的似乎是兩類,一類是別人的不予回應,讓我感受到被忽視,從而生氣;另一類就是孩子在學業上的困難,讓我挫敗,從而生氣。今天想說說第二個。
那種在重復了無數次依然無效后的挫敗感,那種我都已經了然于心了、可孩子還是記不住的無力感,那種看著他也著急也挫敗后的愧疚感,混雜在一起,找不到出口,最后就以生氣——這種看似富有力量的情緒方式,發泄了出來。
孩子也理解了我的生氣,我也坦誠了自己的無奈和無助。而在這個過程中,我還有一個發現。
那就是我的容器在慢慢地變大。從一點小事就生氣,變成了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才生氣,甚至是以前看起來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現在也沒那么氣了。
我仿佛是一個氣球,生氣就是在給我吹氣。從最開始往里吹了10口氣,我變大了一點點,我以為自己就要爆掉了,再往里吹10口氣,咦,我還沒有爆,再吹10口,哇,我還兜得住。
為什么我能越來越兜得住了?想來是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就是試過了,發現不過如此。是呢,其實有什么兜不住的呢。孩子的學習,固然是有他的困難和障礙,但畢竟不到生死線,無非是今晚氣過了,明天早上醒來,依舊開開心心上學去。我呢,氣過了,第二天看見孩子,也依然會看到他優秀和努力的方面。
另一個原因,就是各種醫學測試讓我看到孩子困難背后的生理性原因,更懂得孩子,更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的困難了。
對他人產生的生氣,有一些恰恰是因為不理解對方的行為,比如對方為什么不理睬我,為什么侵占我的權利,為什么不尊重我表達的欲望……這些不理解,也可以伴隨著我的生氣,一起表達出來,這樣或許生氣不再是簡單的單方面發泄,而是帶來雙方的進一步交流。
感謝孩子的特殊情況給我帶來的挑戰,和一系列的生氣,把我變成了一個更大的氣球,也讓我有機會來練習如何表達自己的生氣。
2023,這個情緒會以什么方式出現在我的生活里呢?我有點好奇,甚至有點期待,嗯,敢于生氣的我,還是挺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