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作八年前,除夕那天晚上,我會提前把新衣服放在枕邊,甚至可能在睡前試上好幾遍,滿心期待二天快點到來。
村里家家戶戶都要殺豬,殺豬前幾天就給在外務工的青年人打電話:“什么時候回來啊?等你們回來殺豬啊!”過年前幾天,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能聽到豬叫聲。隊長家的大門口那只大鍋里熱水沸騰,舀一瓢潑到豬身上,亮堂堂的大刀一來一回,豬毛就被刮得干干凈凈。
每個人的臉上都笑開了花!解剖好的豬肉被一桶桶挑回家腌制成臘肉,臘肉存放時間久,一年到頭都不用買肉了。
上學那幾年,有時我哥哥嫂嫂過年沒回家,只有我和親爹、親媽、小侄女兒一起過年。
殺豬是我親爹請人幫忙一起拉的豬,肉挑回家后,就是親爹親媽一起腌肉、灌臘腸。那時小侄女兒還小,我就一邊帶她一邊打下手,事兒一多難免手忙腳亂。
看著別人家的爸媽都回來殺豬,好不熱鬧,忽覺咱家太冷清。
大年三十早上要去寺廟殺雞、禮拜,基本上一家人都會去,各人分工,端雞、端貢果、背香紙……
除夕貼春聯基本就是我的活兒,往往貼完都天黑了。貼好春聯后還要疊封門紙,過了十二點,再放一掛鞭炮,開財門,才能睡覺。
春節(jié)是在忙忙碌碌中度過的!快樂,是大年初一穿在身上的新衣服。
看著別人家熱熱鬧鬧的,我會期盼我哥和我嫂子下一年也能回家過年。
很多年后,我也出門打工了。一個人在外鄉(xiāng)過年,除了大街上張燈結彩,還有夜晚的煙花、鞭炮聲,便只有深深的孤獨相伴。
我記得有一年除夕,我一個人在出租屋里吃著泡面,望著窗外的煙花,無比想念家里的飯菜。
今年應是家人齊聚的一年。但因為親爹親媽年事已高,家里沒有養(yǎng)豬,也就沒有腌臘肉。好像沒有殺豬這一環(huán)節(jié),年也顯得簡單了許多。
二哥掌廚做飯,我和嫂子打下手,親媽樂呵呵地看著我們做飯,高興得合不攏嘴。
吃過飯后,我們分工合作,侄女兒掃地,我拖地,我們仨一起貼春聯。因為搬到了新房子里,春聯只需要貼大門口,所以我們仨配合很快就搞定了。
晚上一家人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嘮嘮嗑。這個大年三十過得簡簡單單,卻是我心中最平凡的幸福。
小時候,哥哥嫂嫂在遠方,我是期盼他們回家的人;如今我成了被期盼回家的人。忙忙碌碌一年,終于可以團聚,可以坐在一起吃飯、聊天。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閑話家常,這是我期待已久的幸福,也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年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