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來我有女兒,我不會從小灌輸女孩子要溫柔,要善良,要懂事這類思想,這些看似美好的詞,在我看來和道德綁架沒什么兩樣。我會教她如何權衡利弊,做事之前想好得與失,先愛自己再愛別人,我要把她養成一個既世俗又浪漫的精明女人。” ——《巴菲特寫給女兒的一生忠告》
這段文字引發我的思考,教育與道德綁架。
在人們常規的理念里,思想品德教育,似乎就是灌輸崇高的道德觀,這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如果將道德拿來說教,顯然違背了道德自有的內涵,使道德成為指向他人的利劍,這樣會滿世界產生道德偽君子。事實上,道德的本質是內省,是自我修行的人生課題。
巴菲特說的對,道德觀念不是行為的手段和過程,而是通過權衡利弊,減少和杜絕對自己、他人和社會的傷害,從而實現美好道德的結果。
也就是說,道德不應該是我們行為的手段,而應該是我們行為的結果。
所以,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應該教育孩子學會權衡利弊,知道自己如此行為會導致什么結果,再將你行為的結果去對標道德,讓一個正確的行為過程去實現美好的道德結果。
寫于北京廣寒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