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關于傳統式的家訪要不要堅持下去,眾說紛紜,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且先不做判斷,到底要還是不要,請先看完下面的辯論,再定奪不遲。
? ? ? ? 主持人:關于傳統式家訪要不要繼續堅持下去,大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我們相信理一定會越辯越明,現在我宣布關于“家訪要不要堅持”的辯論賽正式開始!首先請正方陳述觀點。(正方是教師代表隊,反方是學生代表隊。)
? ? ? ? 正方:我方認為傳統的家訪要堅持下去。理由有三:
? ? ? ? 一、傳統的家訪是家校聯系的紐帶,是家校共同教育好孩子不可或缺的橋梁。
? ? ? ? 二、傳統家訪更具人情味,更人性化,同時老師的關注和重視,對學生也是一種激勵!
? ? ? ? 三、傳統家訪讓學校更全面的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了解學生背后的故事,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變得更有可能。
? ? ? ? 主持人:下面請反方陳述觀點。
? ? ? 反方:我方的觀點是取消傳統家訪,現將理由陳述如下:
? ? ? 一、傳統的告狀式家訪讓孩子更擔心老師與父母見面,容易造成孩子在憂慮中生活。
? ? ? 二、了解孩子有更多的方式,比如電話、飛信、qq、微信,方便,快捷、省時。
? ? ? 三、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時間就是金錢,新時代的父母們都要上班、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接待老師。
? ? ? 主持人:聽了雙方的觀點陳述,看來大家還是各持己見呀,下面請雙方的四個辯手進行辯論,請舉出實例證明己方觀點,有請正方一辯:
? ? ? 正方一辯:我方認為傳統的家訪是家校聯系的紐帶,是家校共同教育好孩子的橋梁。這是從實踐出得出的結論。我曾經也是個不贊成家訪的老師,認為家訪浪費時間和精力,給老師和家長帶來過多不必要的負擔。但后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那年,我帶畢業班,班上的一個女孩子總是喜歡與男生交往,總有同學說她早戀,跟她談過多次,也無濟于事。后來通過家訪,看到她一直與七十多歲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經了解才知道她一歲時母親就跟別人跑了,父親一直長年在外打工,爺爺奶奶年齡大了,身體又有病,顯然,她缺失父愛母愛,又缺少必要的引導與溝通。在校,只要有男生對她好一點,她便萬分感動。難怪同學說她“男朋友”多。了解了實情,與她父親進行了溝通。在雙方努力下,最終讓她的生活走上了正軌,她也變得快樂多了。通過這個事例,我認為堅持家訪很有必要。
? ? ? 反方一辯:正方剛才所舉事例,只是個案,并不代表所有學生認可家訪。我是學生代表,我更了解學生的心聲,我對我們班同學做過調查,百分之八十的同學都不喜歡老師去家訪,怕老師向家人告狀,怕挨打。我記得小學二年級時,由于我每天不按時完成作業,經常被老師批評,但我仍然沒有改正,后來老師去了我家告狀,我爸把我狠打一頓,從那以后我都不敢不寫作業了,老師一提要去家訪我就害怕,好長時間我都在擔驚受怕中度過,我們班有十幾個同學與我有相似的經歷,所以我方認為應該取消傳統式家訪。
? ? ? 正方二辯:我方認為傳統家訪更具人情味,更人性化,同時老師的關注和重視,對學生也是一種激勵。俗話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梁。”在對我班貧困生小強的家訪中,我深深地意識到家訪的重要。
? ? ? 小強,是班上一個差生,平時很自卑,總以為老師同學都瞧不起他。聽說我要去他家家訪,高興的快要跳了起來,興奮的問我:“老師,您真要去我家?”當我點頭確認并與他一起去他家的時候,他竟一路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從那以后,他知道了他在老師心目中也是一個重要的孩子,學習勁頭更大了。
? ? ? 反方二辯:了解孩子有更多方式。比如校方建個校訊通,班級可以建qq群、微信群,有事在群內發個通知,發個飛信,快捷,方便,省時。一來可以減輕老師的工作量,二來也給家長提供方便,尤其父母在外地工作或打工的家長。記得我去年考差的時候,老師一個電話打給我爸,我爸晚上就對我及時地進行思想教育,我懂得了爸爸打工生活的不易,也漸漸端正了學習態度,補上了落下的功課,這種方式比傳統的家訪更方便快捷。
? ? ? 正方三辯:我方認為,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就應該對孩子有全面的了解。比如家庭環境,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在家與在校表現是否一樣等等問題,只有全面了解,才能讓真正的因材施教成為可能。我曾經就遇到這樣一個學生,在校是個三好生,但在家就是一個小霸王,但通過家訪了解之后,我就注意教育孩子要表里如一,父母也時刻用他在校的表現來激勵他在家也做個好孩子。最后,這個孩子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改掉了在家是小霸王的壞脾氣,這樣的改變將有益于他的成長,所以我方認為該把傳統家訪發揚下去。
? ? ? ? 反方三辯:社會發展太快,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老師要家訪,會給父母帶來一定的不便。比如我爸在建筑工地打工,一個月二千多元工資,回來一趟要花費幾百元,還要耽誤幾天班,無形之中又會增加家庭負擔,所以我反對家訪。
? ? ? 主持人:請雙方四辯作總結陳述。
? ? ? 正方四辯:通過前三辯的舉例論證,我方認為應該堅持家訪,通過家訪能全面了解學生,有助于更好的教育、引導學生。
? ? 反方四辯:從學生立場,我們反對家訪,更重要的是怕老師告狀,如果老師能改變方法,我們也能接受。如果老師們不改變,我方堅持取消家訪。
? ? ? 主持人:通過雙方的激烈辯論,看來大家已經認可了家訪所發揮的作用,它是家校聯系的紐帶,溝通的橋梁,是全面了解學生的窗口,是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的基礎,同時還加深了師生之間感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的理解與支持,也更有利于學校工作的開展,所以我們堅持家訪,但反方的擔憂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家訪不是告狀,家訪的老師更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真正做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