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失意的時候,會做什么?反正,怎樣都好。
我選擇,分享一碗毒雞湯……反正嘛,開心就好。
—————我是正文的分割線————
“稿件退回,文字略顯稚嫩,繼續努力!”
我清楚的記著,從鼠標點開郵件起,我雕塑般盯著這短短的一行字小半天。
翻來覆去的讀,反復的讀。
那是我高三畢業的第一次投稿,以失敗告終……我安慰自己是懷才不遇。(呵呵,也不知那時的盲目自信哪兒來的)
如果非要探究這自信的來源,大概要從三年級的那堂作文了說起……
那天,陽光明媚。
因為學校休整,我們像往常一樣坐在臨時向養雞場租借的教室里,聞著差不多習慣了的雞屎味,像往常一樣上一節普通的作文課。
在課上,我的作文第一次被語文老師夸獎。原因是,我是全班第一個在老師還沒有教的情況下,知道寫作文要分段的人。那是我第一次文章得到肯定,以至于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引以為豪。
畢竟,誰讓全班就我知道寫作文要分段呢……
再后來,就是初中。
還是作文課,我還記得當時老師當時給了一個半命題作文:我發現_________
我的作文題是:我發現,我變了。
許是剛剛進入青春的成長期,對一些事情開始有獨立的看法,仿佛懂得了一個道理就好像參透人生般故作老成。將少年的青春煩惱鋪陳在上,頗有種欲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味。現在想來,極盡煽情且不知所謂。
可就是這樣一篇不知所謂的文章,被當做范文當堂閱讀。老師說:
“如果你們的文章是冰山的話,那這就是冰山的一角。”
這當然使我更加得意。
然后,我就帶著這種自以為是參加了高考……
天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憑著賭一把的心態,愣是把一篇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章,寫成了帶有諷刺意味的小小說。
結果是語文考了史上最低……(盡管我直到今天也仍認為自己沒有走題,迷之自信。)
再后來,學了與寫作有關的專業。
某次尋找暑期實習工作,熬夜認真準備的筆試,幾天后收到沒通過的通知。一起投的同學秦,很快便收到了實習邀請。
我笑著說恭喜,一面調侃自己寫得有多爛。實則,心如刀絞。
不是覺得自己很厲害嗎?不是很自以為是嗎?不是懷才不遇嗎?啊呸!
我朝自己狠狠吐了口唾沫。
所以,那些所謂的“肯定”只是單純的鼓勵,真實的你,平庸不堪……
所以,承認吧,去他的懷才不遇,你只是沒能力……
所以,“拒絕”聽多了,好像也就習慣了……
所以,你還會堅持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