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女子圖鑒》|女人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東京女子圖鑒》|女人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東京女子圖鑒》紅了很久了,這個周日終于抽空一口氣看完了。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一共11集的劇情,每集20分鐘,快節(jié)奏地濃縮了女主角綾從20到40歲的人生。

綾出生在秋田縣,但她從小就志在遠方,不甘于眼前平庸的日常。

她對于未來有非常明確的目標——成為讓別人羨慕的人。

在她眼里,讓別人羨慕的生活有很具體的標準:繁華的東京,需要預約的餐廳,高帥富的男朋友,兩天一夜的廂根旅行,Harry Winston的婚戒......

大學畢業(yè)后一心向往大城市的綾終于如愿以償來到了“閃閃發(fā)光的東京”。

那么,在她東(京)漂二十年的人生中,綾得到了什么?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事業(yè)上,她從企業(yè)文員開始,奮斗十年,終于轉去國際大品牌Gucci做公關經理,之后一步步穩(wěn)步上升,還算一帆風順。

情感上,初到東京時交往過溫柔而平庸的初戀;和初戀分手后約會過出身良好的商界精英;三十出頭給有錢有品的貴族大叔做情人,享受到最頂級的奢華,后來想結婚了,主動和大叔分手;不停相親,找了無趣無貌但有房的標準中產男結婚;臨近四十歲時離婚,因為和對方實在是格格不入;分居時,找了一個小鮮肉,結果對方傍上了更有錢的大姐姐離開了綾;四十歲一過,突然恐慌,擔心老無所依, 想回老家,但最終還是決定留在東京,自己買了房,和認識多年的男閨蜜搭伴過日子。

《東京女子圖鑒》并非僅僅是塑造出一個閃閃發(fā)光的形象來供人艷羨,女主角身上有太多讓人共鳴的地方:她是小鎮(zhèn)姑娘, 沒有可以給自己庇護的父母;她的戀愛大多并非“浪漫的邂逅”,而是來自聯(lián)誼和相親;她經歷過獨身時被催婚的煩惱,也體會過婚后被催生孩子的困擾……所以,《東京女子圖鑒》讓漂泊在大城市的你我,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這個故事的女主角并非一個人,而是千千萬萬的當代女性。

成為令人羨慕的人——第一集當還在秋田的綾對著老師說出自己的夢想時,我就感覺她之后的人生會很曲折,因為一個想要“令人羨慕”的人一定會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她的喜怒哀樂大多源于他人的評判和標準。

哪怕后來綾想要的薪水和物質通過自己的奮斗也得到了,可她一直到40歲,依然沒有形成自己穩(wěn)定獨立的價值觀。

綾沒有意識到,她一直活在他人所定義的幸福中,一直在拿自己和時尚雜志上、和東京“令人羨慕的女人”比較。

一比較,你就輸了。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和他人比較只有兩個結果:有時候你會覺得優(yōu)越,有時候你會覺得低微。感覺低微的可能性比感覺優(yōu)越的可能性來得更大,因為世界上有無數(shù)的人,總有人比你更美,比你更高,比你更強,比你更聰明,比你更博學,比你更成功,比你更出名,如果一直跟別人相比,就會始終生活在自卑中,內心永遠不會感覺到滿足和幸福。

那么,幸福從何而來?

一度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不是時髦的經濟學課程,也不是實用的法律課程,而是心理學教授本.沙哈爾主講的“幸福課”。

“幸福課”為何在哈佛大受歡迎?

“因為大家過得越來越不幸福。”沙哈爾說。

越來越有錢,卻越來越不快樂——已成為全球性現(xiàn)象。

為何越有錢反而越不幸福了呢?

沙哈爾說:“因為追求幸福的方法錯了。”

以追求物質的方式追求幸福,只會離幸福越來越遠。

在物質層面,永遠無法解決幸福的問題。

幸福的問題只有在內心的層面才能解決。

怎么解決?

和自己的內心聯(lián)結,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自己定義自己的幸福。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我們通常會以兩種方式失去自己的幸福:

第一種是“活給別人看”。

“穿漂亮衣服是為了讓別人看,

開豪車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買別墅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一切一切都是為了展現(xiàn)給別人看。”

第二種是“看別人如何生活”。

別人有了別墅,我也想要別墅;

別人嫁了豪門,我也想嫁豪門;

別人家孩子讀名校,我家孩子也要讀名校,

一輩子都過著“別人家的生活”。

我們以為這樣便可以獲得幸福,

但沒想到我們恰恰因此弄丟了幸福。

劇中綾曾經感嘆過:“未婚時被人說結婚才是女人的幸福;結了婚之后又被生小孩才是女人的幸福這樣無言的壓力壓迫,被女人幸福的定義無止境地壓迫著。”

但是綾從來沒有獨立思考過,對于她自己來說,到底什么才是幸福?

劇中也沒有任何反映綾通過讀書旅行或學習思索等方式探索幸福定義的場景。

在我看來,女人的幸福在于如何面對接納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衰老和死亡,在于熱情并且全身心地投入生命,在于勇敢地突破所有主流文化和價值的枷鎖,誠懇而真實地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人,在于毫無保留地愛著,不止是愛一個人,而是愛生命本身。

附上電影《成為簡.奧斯丁》里一句我很喜歡的話:

“不在任何東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條,哪怕是別人的目光,哪怕是愛情。”

與其成為讓人羨慕的人,不如成為令自己都羨慕的自由自在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