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一大早起來,把中藥按照醫生的叮囑,先浸泡兩小時,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慢煎。在這個過程中,蕓給自己煮了一個雞蛋吃了,喝了一杯蜂蜜水,早餐解決了。
兒子晚上沒睡好,早上沒有起床。蕓沒有催他起床。兒子現在懂得自我安排,由他自己做主,盡量做到“隱身”。想像如果現在是兒子一個人在家里,什么時候起床,還是由他自己定的,蕓“鞭長莫及”。
短信提示昨天在當當網上買的書到了小區豐巢快遞柜,蕓連忙跑下去拿了上來。一共四本,星云大師著的一套書:《寬心》《舍得》《厚道》《福報》。正好兒子起來了,對買的書很滿意,邀請蕓一起讀。
熬制中藥,和星云大師一起品味人生,想一想這樣的生活畫面,生活節奏自然而然就慢了下來,說話語氣都溫和了許多,蕓不由得輕笑起來。
中午兒子約了同學吃飯,準備出門的時候,蕓跟兒子溝通,能不能吃完去駕校練練車,盡快地在開學前把科目二考了。兒子原本是佛系學車,沒打算這么快報科目二。聽蕓這么一說,想一想就答應了。這對于以前而言,凡是兒子自己決定了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勸說成功的,所以家里經常吵得雞飛狗跳,母子二人兩敗具傷。
正如《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里寫的那樣,如果一個人內心不主動,外在的力量是很難改變他的。現在好了,兒子的內心正在打開,像小雞啄開蛋殼一樣,外面那一層堅硬的外殼正在被兒子蘇醒過來的心靈打碎,與外界開始建立起關聯,與自己和世界握手言和,各種溝通也就容易了許多。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兒子漸漸地體會到蕓平日里為他任勞任怨做好后勤的不易,在感嘆“原來做飯是這么辛苦的一件事”的同時,也體會到了蕓給予他的愛,對蕓說話也柔和了許多。
現在很多人抱怨說孩子太自私,不懂得感恩,覺得一切理所當然。確實是這樣。為什么會這樣呢?一是孩子把注意力都放在被父母管教的地方去了,覺得父母對自己管得太多,內心逆反、煩躁,總是吵架,就造成了父母付出很多愛,孩子感受不到愛的局面。信息接收不成功,自然就談不上感恩回報。
所以父母對待孩子,應該把愛放在面上,要求藏在愛里發出,而不是常見的那樣用愛打底子,要求掛在嘴邊上。孩子畢竟心智還不夠成熟,難以一眼透過表面,看到愛的本質。
這也是蕓以前沒有做好的地方,現在邊往前走,邊摸索,邊感悟。希望“分家”之路越走越順,越走越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