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董卿做客央視《面對面》欄目,面對鏡頭明確表示即使做了媽媽,也仍然要繼續成長:“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所以應該努力去把自己變得更好?!币齺肀娙说囊黄c贊聲。的確如此,每一個成功成材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特別優秀、特別用心的媽媽。
母親節快要到了,單位組織了一場講座,請來專家,專門講母親教育。講座的內容用四個字概括就是,堅持和方法。用專家的話說就是,方法容易找到,難的是堅持。把專家講座的主要內容重新輸理了一下,其中既有我平時已經在堅持的中英文閱讀,更有被我所忽略的在生活中學、記憶訓練。這位家庭教育專家的兒子是83年出生,不由感慨,這位媽媽理念超前、用心至極,三十年前的方法放在現在依然不過時,當年可不像現在有豐富的物質資源和便捷的網絡,一切都得自己動手做。下面就是她講座的主要觀點。
一、每個孩子的智商都差不多,自己的兒子也不是神童。只不過自己用科學的方法進行了早期教育。盡管她的兒子四歲上小學、十四歲考上中科大,后來赴瑞典皇家工學院深造,現在就職一家歐洲著名金融機構,但這位專家并不認為孩子是神童,而是經過早期智力開發和訓練的結果。
二、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從一兩歲就開始中文閱讀,四歲時已經讀了2000多本書,已經背會唐詩三百首;三歲開始英語學習,起床的時候放錄音機聽英語,4歲到14歲開始每周去當地的英語角練口語,沒有找過外教、沒花一分錢,中英文學習一直堅持了十年。
三、無痕教育,在玩中學,在生活中學。教者有意,學者無心。
試試這樣背唐詩。把一些唐詩抄在舊掛歷來,掛在兒子房間里,孩子好奇問媽媽在干什么。媽媽回答,單位要舉辦背唐詩比賽,你來教媽媽怎么樣。于是兒子就開始教媽媽,自己先讀一遍,媽媽再跟一遍,如此循環,一周時間里,兒子就背會了六七首唐詩,媽媽就再掛上新的,唐詩三百首就這么背下來了。
生活中滲透數學。爬樓梯學數數,玩撲克牌比大小、算加減,看汽車車牌認數字、字母,去超市做口算,用紙鈔讓孩子明白100等于兩個50,50等于兩個20加10等等。
科學素養。自己動手做實驗、做手工玩具。家長要提前備課,利用零碎時間講給孩子知識。
記憶訓練。原來記憶是可以訓練的。每天利用不同場景訓練記憶,如把玩具排成一排,讓孩子看過后再重新打亂,讓他說說剛才玩具是如何擺放的;或是拿走一樣,讓她找剛才的玩具中少了哪一件,逐漸增加難度,長期訓練后孩子就能達到過目不忘的水平。
四、讓孩子從小接受苦難教育。孩子小時候腳受傷在醫院縫了六七針,第二天照常去上學;下雨天自己忘記帶傘,家長也不會去學校接,讓孩子自己想辦法;特意把孩子送到農村的一戶人家,同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體現下層生活的不易,孩子去了之后頭兩天嫌棄水臟,不喝水,到第三天實在堅持不下去了,才開始喝水。
五、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要給孩子傳遞正能量。父母做最好的原件,孩子才能成為最好的復印件。專家為了陪伴孩子學習,不惜買來中學課本,和兒子一起學習。這位專家的老公在兒子去農村磨煉前,鄭重其事的承諾,他今后決不抽煙、喝灑、去娛樂場所。后來他真的說的做到,給兒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兒子長大成人后也像父親一樣,未沾染上不良習性。做家長的,要求孩子好好學習,首先自己就不要看手機、看電視,在家庭中要釋放積極信號,如今天工作中有一些困難,但再難我也要完成、、、等等。
??作者:涵好有你,文科碩士,四歲寶媽,更多原創內容愿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