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大早,數學老師就跑過來跟我說:“我在你們班考了一次數學,10來個九十幾分,還有3個不及格的,居然才考了四五十分,一百分的卷子。”“這么快就有差距了,這才不到一個月。”我很關心到底是誰是高分誰是低分。數學老師讓我猜。
先說低分,前兩個我一次猜中,第三個名字我猜了兩次。高分我說的幾個名字,基本上都在高分之列。后來我又單獨問了幾個名字,這幾個分數都不是很好,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后來我把我這些事情告訴我們班的孩子。我問他們“我對你們的中考分數沒有什么概念,但是為什么我能夠猜中高分和低分的同學?你們想想這是為什么。”他們很好奇,為什么呢?其實很簡單,靠的是對他們的觀察,觀察他們平時的表現,因為一個人平時做事的態度和習慣就決定了他學習的態度和習慣,最終決定了他的成績。
所有得到高分的同學都有一個共同點:專注。他們專注于學習,專注于他們當下的事情。一個做事不認真的人,他在學習上也不會認真,更不要說專注了。無論什么時候(課間除外)進教室,有些同學總是很認真的在寫在算在讀在背,他們沒有注意到有沒有老師到來,他們也沒有注意到身邊的人是在偷偷講話還是東張西望,他們只是認真的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這一部分同學不取得高分誰會取得高分呢?
還有一部分同學則截然不同。無論什么時候去教室,總是看見他們高昂著腦袋,一有風吹草動就要伸頭看看。有幾個人從窗旁經過,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班級里的任何事情都能夠勾起他探究的欲望。一個把精力放在瑣碎雜事上的人,怎么可能還有精力去學習?
班級有個別同學,進校成績似乎尚可,但是平時幾乎每一節課都能夠看到他下樓的身影,坐在隔壁辦公室都能夠聽到她大呼小叫的聲音,每次從窗旁經過都能夠看到他的嘴巴在動。這樣浮躁的孩子成績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特別是我們這個除了需要聰明還需要勤奮踏實的專業。更何況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一個人的時間花到哪里去了,是看得見的。時間花在學習上,成績自然有進步;時間花在不重要的雜事上,成績自然不會好到哪里去。
作為一名高中生,只有牢記自己進校的目標,把自己的大學夢時刻掛在心中,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當下的學習中去,才能進步更大,收獲更多。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