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靜如
暑假在去麗江的路上,我匆匆翻閱這本書,內心非常沉重。就像書里說的,我分不清這次旅行是逃避生活還是假裝享受生活,但是我知道自己內心沉重到無法呼吸。
我躺在香格里拉的旅館里,痛苦地哭泣,不停地抽泣,甚至曾經絕望到希望缺氧離開世界,最后深呼吸,安靜下來,被高原反應刺激反應過來。
因為心情過份沉重,第一次我沒有讀完這本書,書中的現實寫照讓我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正如蔡崇達說的,寫這么一本書是傷心的,傷痕累累的心。
當時傷痕累累的我,并沒有勇氣讀完《皮囊》。
最近,我思考了很多。
晚上,哭完有些許平靜的時候,再次翻開《皮囊》,靜靜讀完最后的篇章。
生活在南方小鎮的我,對大海和蔡崇達有著不謀而合的相同看法。大海博大,卻令人恐懼。往海邊近距離站,好像分分鐘要被吞噬。站在宿舍門口,夜晚的海,波濤洶涌,我害怕。
對于旅行,自從香格里拉之行結束后,我再沒有心念念想去的地方了。只是走出去之后,越發明白往回走的意義,歸家的意義。
關于親人的離去,從高三那年,爺爺的病逝,我痛哭流涕。復讀那年,干爺爺離開。大學畢業,奶奶的去世,表妹的突然離開……
蔡崇達對成剛的悼念,讓我想起阿細。
那個和我同齡的表妹,小我不到兩個月,卻從來不當面承認我是表姐的倔強的你。沒有人知道你離開的原因,一切像是不解之謎。
看到云南純潔透徹的藍天白云,我想到24歲就離開的你,來不及看看外面的世界。倘若看見外面的云這么白,天這么藍,你還舍得丟下世界,丟下外婆離開嗎?
那個最疼你的奶奶,你心念念的奶奶哭得老眼都睜不開了,只是因為她想你,她舍不得你。
曾經無數次夢見你,在夢里,你活得好好的。你知道你妹要結婚了,你也來了。
阿姊說,或許現在的你真的過得比較好。
但愿吧,我也相信你會變成天上的星星,祝福著我們。
記憶停留在我三歲那年,爺爺的大自行車前座是我的專屬座位。他很疼愛我,總是喚我“如仔”。
可惜直到在爺爺的追悼會上,我才知道爺爺一生過得很不容易。太爺爺在爺爺一出生就去打仗犧牲了,十六歲的時候,太奶奶去世,所以爺爺一輩子沒有得到太多父母的疼愛。或許這就是他并不懂得愛我父親的根本原因吧。
最讓我難過的是,爺爺去世前在病床上和我父親道歉,他說,對不起!
就是這一句對不起讓我痛哭流涕。
父親那些年帶著妻子兒女遠走他鄉顛沛流離,一度不愿意返鄉,原因之一就是和爺爺關系不合。
送走爺爺那天,父親哭得很傷心,那是我唯一見過我父親的眼淚。
我經常想起奶奶。奶奶離開的前幾天,我還拉著她的手告訴她,我要帶男朋友給她過目,要等我嫁人,拿大紅包給她的。
沒過幾天,奶奶就走了,聽說她很安詳,只是念叨著,爺爺來接她了……
奶奶是個和藹可親的老人家,小時候我總是跟在她后面,像個小尾巴蟲,從來沒見過她和別人吵架。
她很疼阿爸,可是阿爸年輕的時候并不和她親,可能是她更偏愛大伯的緣故。
因為看過太多這樣的親子關系,對于生多個孩子,我還是有恐懼感。
你說,父母的愛真的能平均分割嗎?我怕自己做不到,會傷害到孩子。
歸根結底,父母親還是會愛自己的孩子的,我堅信。
一篇雜亂的文字,獻給你們,我親愛的爺爺奶奶、干爺爺、表妹,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