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經聽李尚龍說過一件他親身經歷的事。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他在臺北街頭路過一個購物中心的時候,聽到一對情侶吵架,準確說,是男生在罵那個女孩子。
男生罵道:“就是你,使勁買吧,最后一班捷運(地鐵)沒了吧?”
女孩子委屈地說:“對不起啊,還不是因為錢包不見了。”
男生繼續(xù)罵道:“你每次都沒有時間概念,天天浪費時間,買起來就忘我了,上次你也是,上個月也是你慢了,你到底要怎樣?還有,你的錢包不能放好嗎?總是亂放,什么都亂放,丟了吧,你再看看上次……”
女孩子繼續(xù)道著歉。
男生不依不饒,翻著過去的事情,謾罵著。
終于,女孩子也生氣了,喊了一句:“你是不是男人?”
他們繼續(xù)吵著,任憑路邊許多空的士飛馳而過,女孩子持續(xù)辯解著,男生忘我地批判著。
聽完李尚龍說的事后,仔細想想,其實同樣的故事也經常在我們身邊上演著,不僅發(fā)生在情侶間,也發(fā)生在許多家庭和公司里。
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往往更容易責備謾罵身邊的人,卻不知道當務之急是如何去做補救,將損失降低到最小。尤其有時候當我們被情緒牽著走,喪失了思考力、判斷力的時候。
李尚龍又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優(yōu)秀的下屬因為失誤得罪了一個客戶,一樁生意毀掉,他回到公司被領導劈頭蓋臉地罵,當著所有的人羞辱著,謾罵著。可是,就算是這樣,客戶還會回來嗎?
答案是不會,不僅不會,公司還可能損失一個優(yōu)秀員工,多一個競爭對手。
無用的批判導致惡意情緒泛濫、蔓延,接下來,惡性循環(huán),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