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初期,德魯克夫婦來過中國。對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人從戰爭創傷的心理陰影中復原的艱難過程,他遇到的中國人充滿活力和樂觀精神,這一點令他驚訝不已。十年前(1999年)我剛認識德魯克先生時,他告訴我,世界在蘇聯解體后,只有美國一國獨強的局面是不健康的,應該至少還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國互相制約,在俄羅斯、印度、巴西和中國這幾個正在上升的大國中,只有中國有這種可能。在中國迅速培養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關重要。這也是他后來全力支持我創辦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的原因。
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劇變時代,而且這些變化影響所及,已經沒有國家、種族、文化和行業的界限。這時德魯克學說中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尤其顯得重要。德魯克先生主張以創新這類演進的方式解決發展問題,他力圖避免戰爭、革命和“運動”及其背后的強權與暴力給人類帶來的苦難。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續和變革之間尋求平衡,創新是保持動態平衡的變革手段,而延續的基礎則是維系人類社會存在的那些普世價值觀,包括同情與包容、誠實與正直,以及讓個人享有自由與尊嚴并同時承擔起責任。這些普世價值觀并不是他的發明,它們深深地根植于每一種代表人類文明的信仰和文化中。
以上文字節選自邵明路先生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2009年版)推薦序一,清晨重讀,倍感親切。從2018年5月7日到2019年4月1日,一共有五次現場聆聽邵先生演講或分享的經歷,所以每次看到邵先生的文字,也能仿佛在聽他講述故事一樣。今天上午十點,在線上接受北京德魯克管理學院首任執行院長于俊江院長的面試,于老可是學院的資深元老,學院從0到1的發展,課程研發和師資培養,都傾注了于老的全情投入。下午,學院孫虹發老師和我聯系,詢問是否愿意推薦朋友參加博雅管理實踐TTT第三期的學習,預計6月份開課。我是第二期的學員,有親身體會,這個課程是深度學習博雅管理的經典課程,是邵先生和馬恰列洛教授共同合作開發的德魯克管理高級研討課程。我在朋友圈之前已經在推送,我告訴虹發老師,我會選擇有一定管理基礎、并認同德魯克管理思想的朋友和老師,進行積極推薦的。我也非常愿意推薦給007寫作群的各位戰友,這個課程真的非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