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效能踐行第36天--天才來自刻意的練習

成功等于簡單的事情重復做。

大家也能看到無數的成功人士,都是在專注地、重復地做一件事情。

比如前段時間剛宣布退役的科比,他一個人代表了一座城市。

記者采訪他:你為什么能成功?

他說:我知道每天早上4點鐘洛杉磯的太陽。

科比每天早上4點鐘起床練習籃球技巧,他每天早上練習投籃1000個,就在退役后的第二天早上,他還去練習了籃球。

他的故事說明,成功真的來得不簡單,因為需要持續地、重復地練習。

所以說,成功等于簡單的事情重復做。

其實這句話只說了一半,后半句才更重要,但是大家如果能做到前半句話,就已經相當了不起。

“持續”是硬道理,水滴石穿,冰凍三尺,這些都是因為持續的力量。

今天我們繼續分享這句話的后半段,也是更加重要的內容。

是什么呢?

就是在重復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的并不是簡單的重復。學習,我們把它分為3個區域:

第一個是舒適區,就是大家已經掌握的部分;

第二個是學習區,就是大家還沒有掌握,需要接下來刻意練習的地方;

第三個是恐慌區,就是大家害怕的區域。

如果永遠只呆在舒適區學習,大家不會有進步,但是如果過于快速地進入恐慌區,大家學習的意愿就會被打壓,所以只有在學習區,那些大家不夠熟練、經常犯錯的地方,就可以刻意地去練習了。

重復地學習、持續地學習被人稱作:天才10000小時的定律。

有人說從零到“天才”,你需要經過10000個小時的重復,這個觀點葉老師表示非常認同。

葉老師創建的易效能時間管理能夠在中國開設300多場課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就是因為他在時間管理上花了很多很多的時間去研究。

專注和持續,讓他得到了大量的積累,大量的經驗。

但是決定偉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關鍵因素,不僅僅是這10000個小時,還是你如何使用這10000個小時。

有的人在某件事情上可能只花了1000個小時,但是他刻意練習的程度所占比重更高。

所以其實“天才”是來自刻意的練習,它決定了我們是不是偉大水平,而非一般水平。

刻意練習就是讓我們永遠在不熟練的地方,在經常犯錯的地方練習,而且要大量重復。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還能獲得教練的反饋,有人輔導你不斷地提升,那就太妙了!

所以大家看到的很多體育競技活動,不論是像打網球這種單人競技項目,還是像踢足球這種群體性比賽項目,它們的背后都配有教練。

教練是做什么的?

教練就是一面鏡子,讓每一個訓練者都能從他那里持續獲得反饋。

那么我們的話題就是:刻意練習。

加上前面兩講,一共三講,我們是在談學習的規律:

按照學習的金字塔,大家要重復地學習;

按照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大家需要按照固定的周期、科學的周期重復地學習;

最后,學習要想獲得最大收益,就一定要在“學習區”進行大量重復地學習,而且還要得到有效的反饋。

以上就是葉老師在多年的學習中所得到的一些法寶,他就是用這些方法進行學習的。

不僅僅是看書,也不僅僅是聽課,更不僅僅是閱讀......要做好學習筆記,更重要的是找老師、同學、朋友進行討論,而且要去尋求自己的導師給予自己更多反饋。

時間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高效利用時間的背后有許許多多習慣的塑造過程。

習慣難以改變,大家需要通過大量、持續、反復地練習,還需要教練的反饋支持。?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