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聽方文山作詞的這首《青花瓷》,一股濃郁的中國風撲面而來,意境優美,仿佛讓我們穿越千年的時光,置身于窯場,親眼見證青花瓷的燒制,感嘆古人的匠心獨運,瓷器的精美天成,回味其中的文化內涵和底蘊;這首歌又運用了“興”的手法,用天青釉色燒制的偶然性來表現求與得的關系,證明了愛乃至人生最難的是求而不得,歌詞淡雅清新,意境沁入人心,是難求的上品歌詞。
但是仔細聽這首歌,才會發現它更大的內涵。
首先是這句最讓人回味的“天青色等煙雨”,結合歌詞,它的意思應該是說需要等待一個煙雨時節的到來,方能燒制難得的天青色的釉色。然而,懂我國瓷器發展史的人都知道,天青色是宋代汝窯的代表釉色,著名詩句:雨過天晴云破處,諸般顏色做將來,正是形容汝窯的溫潤古樸,平滑細膩,幽靜淡雅,雨過天方晴、云破日欲出的完美意境,它與青花瓷在燒制方法和意境表達有明顯的區別;我們又發現,后邊的歌詞還寫道: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于碗底。“色白花青”正是宋代影青瓷的特點,青白淡雅,無不暗合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意境,加之宋代汝窯和影青瓷的發展離不開宋徽宗的大力推崇,而宋徽宗一生信奉道教,寄情山水,這首歌體現出的也是燃檀香,鋪宣紙,仿漢隸,畫仕女,山水相依,道法自然的道家景象。所以我個人大膽猜測:方文山的這首《青花瓷》寫的不是真的青花瓷,而是宋代瓷器的上乘代表—汝窯或影青瓷。
其次,歌詞中提到“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本人對這句初始頗有不解,后來才發現它的厲害之處。大家都知道,“臨摹宋體”,在書法上主要在明朝以后,如果從瓷器來說,汝窯存在的時間極短,北宋滅亡后,汝窯就絕產了,所以如果是燒制汝窯,北宋時期就不叫“臨摹宋體”,而是當仁不讓的運用宋體了;如果是燒制青花瓷,從現存的元明清青花瓷來看,一般落款采用的是楷體或篆體,幾乎沒有用宋體的存在,所以“臨摹宋體落款”在瓷器上是不成立的。但是,個人覺得這正是這首歌詞的高明難得之處,說明了這個“臨摹宋體”與燒制瓷器無關,歌詞已經上升到更高的層面,它表達了后人對汝窯絕產求而不得、宋代風骨不復存在的無奈和感慨,又用優美的古風體現了整首歌詞中要表達的求與得的辯證關系。“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汝窯失傳,無法燒制,就像我永遠都無法了解你的心,而那些傳世孤品就是你的形,那我就臨摹你吧,臨摹一遍就等于惦記你一遍,臨摹一萬遍就等于想你一萬遍,就讓我在以后的生生世世里,永遠臨摹你,永遠惦記你。
窗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其實不是我惹了你,而是在千年的時光里,你惹了我,惹的世人久久不能忘卻,惹了芭蕉干枯驟雨歇了又起,門環破損銅綠掉了還生。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依然眼帶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