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從小學雞嘴里得知,現在一塊錢都吃不了一個早餐了。
我問他每天要吃幾塊錢早餐,他表明:起碼五塊錢。
如今,無論吃碗粉還是一碗包子加上一碗粥,都起碼要幾塊錢了,現在的小學生可厲害了,吃完早餐,還得買瓶汽水。
他們根本不明白,五塊錢,在我小學的時候,都能當一個星期的早飯錢了 。
那還是一個小小的小學,一個年級只有兩個班,來上學的幾乎都是本村的 。朝不見晚見,其實個個都認識,但是有時還沒有捅破那層關系,還沒有 “正式”認識的,兩人見著總得裝著副不認識的模樣,臉上掛著不自然的嚴肅表情。
小學時期的早餐文化可謂鼎盛啊。
那時,小學位于漁民村,其實就是村里某個邊邊。從我家出發,穿過一條長長的巷子,便到了市場。
市場上有很多早餐檔,流動攤、固定鋪位都有;腸粉檔、粥粉面飯、面包、蒸糕、炒飯...每天都有不同的選擇 。
穿過市場,還要走一段路,沿途也有一些商鋪,這些買零食的小鋪子一般都有早點買,同學們對于早餐選擇的余地還是很廣的。
上面說的這些地方,一般都可以坐著吃。
而在學校門口,有三四家鋪子,那才是最熱鬧的。
往往那兩三張小桌椅無法滿足眾多吃早餐的學生,大部分同學都是買了自己的那份早餐,與要好的同學,三五成群地站在路邊圍成圈子,一邊說著八卦一邊吃。
每天的早餐時間變成了輿論的場地,電視劇、作業、各種老師的壞話啊,誰誰誰又喜歡誰啊,在這里什么都能聽見。
每個班級圈子不同,早餐圈子也不一樣。如果你喜歡獨行獨立的話,要么你早餐做下解決,要么你就是一個人怪奇怪地站著,自個兒吃。
每天早上都能見到許多個大大小小的圈子,遠遠看過去,像要打群架一樣。
每當有自行車、小車經過,都能形成很大一波人浪。
當時的早餐,物價還沒有很高,每一份都是按毛算的,每家早餐店都有相應的規格,比如說飯五毛錢一份,粉七毛錢一份,不過要是你胃口少呢 ,你倒也可以要求要二毛錢、三毛錢飯。
二三毛錢飯大概有多少呢?
飯一般都是套在一個碗表面舀上去的,外帶的話,直接取下整個透明袋子給你。當你成群結隊站著吃飯的時候,你會發現,飯過于松散不好啃,為了方便就餐,大家一般會把一袋飯捏成一個小球,圓潤豐滿,捏好舉著, 就像拿著包子一樣啃著飯。
除了喜歡吃球飯,我還喜歡吃公仔面。
每家早餐店都會在煤火上面架起一個大大的鍋,鍋里盛滿了水。
這鍋干嘛用的呢?那是給你泡公仔面的。
公仔面有五毛錢一包,也有七毛錢一包的。七毛錢的比五毛錢的好吃!
付過錢后,拿起公仔面,打開包裝,把一整個面餅放在漏勺放在開水中。
要是同時有很多人泡公仔面,漏勺不夠用了,你只能把整個面餅放到開水里了。
泡著的同時,大多數有些無聊。
大家都在等著面條軟化,因此如果有認識的就可以吹吹牛皮了。
不到十分鐘,其實就可以了。面餅軟得仍然保持著塊狀就要趕緊撈起來,不然就吃大虧了,太軟的話,整個面餅會散開到到處都是,要是你撈了別人的或是別人撈了你的都不好啊。
把面條撈起來放在套有塑料袋的碗里,加上調味料,再舀點開水,就可以吃啦!
如果沒有座位,你也可以站著吃,不過還是挺有難度的,要是你夾面條的時候,筷子不小心戳穿了塑料袋,那可遭殃啦!
在當時,我每天的早餐預算不超過五毛錢啊,依稀記得,最開始老媽一天是給個七毛錢的。有時碰上她心情好,她會給多兩毛錢你買袋豆腐花吃。
?為什么是袋呢?要買夠5毛錢才能有碗裝,有勺子用啊!你買二毛錢,三毛錢,只能給你裝在袋子里拿吸管吸!
深刻記得有一次,二年級的時候,為了跟同學放學后吃個五毛錢的冰淇淋 ,中午吃完飯我便哀求著我媽給我五毛錢,阿媽全程聽不見似的,不肯給 !
好吧,只能出絕招了!使勁哭!趴在地上哭!半個小時,臉上還掛著眼淚和鼻涕的我沾沾自喜地拿著五毛錢飛奔去學校....
當時一起吃冰淇淋的小伙伴啊,你看著我吃冰淇淋時多輕松快樂一樣,其實你全然不懂我背后的心酸?。?/p>
到了后來,早餐錢漲了,每天一塊錢!每天吃五毛錢,就能掙個五毛錢了 !
盡管是個小學生,但我們也有很強的理財觀念的。
聽說,當時有個六年級的學生,為了存錢買個生日蛋糕給自己,天天不吃早餐,終于有一天做早操的時候暈倒了....
有段時間,我要存錢干些什么事。
每天早點六點,順走我媽一個鴨蛋,花了兩分鐘煎熟,洗漱完,剛好6點05分,打開電視,一邊看卡通片一邊吃早餐,這個愛做飯的好習慣是從那時從小就養成的??!
一般關于零用錢的情況,其實一年的情況都不一樣。
每當過年的時候,我都不把錢當錢看的。可惜,揮霍不了幾天,過完年后便要把壓歲錢給父母 “代保管 ”,往往過完年后,我們又變得一貧如洗了。
不過其實我還留著個門道,在十五過后,老媽就會就我們把大吉樹上掛的紅包收回來,收拾的時候,我便隨機折起幾張2毛,3毛,5毛的,扔進大吉樹里面,到了缺錢的時候,便能去這個地方翻出來一些小票,改善生活了!哈哈哈哈!
扯遠了...
現在想想,還是小學時代的早餐最好吃,最有營養啊。自從小學畢業后, 身高就沒有長過,體重卻一直在漲....
如今,那家小小的小學已經拆了蓋成了一棟棟的農民公寓,小學附近現在 也變得冷冷清清的。
有時真不爽啊,小學拆了,我們去哪里找回我們的童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