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姐承諾要寫中美職場文化差異,今天先來第一篇。
在咱中國文化里,埋頭苦干是美德。不信你看人家雷鋒,被樹成典型就是因為人家做好事從來不留名。你再看新聞聯播里那些得五一獎章的勞動模范,全都是默默無聞的在崗位上奮斗了幾十年,比如在鳥不生蛋的邊疆荒野種了30幾年的樹啦,或者照顧非親非故的孤寡老人好多年的啊,無意中被媒體發現才樹立成典型的。采訪到人家,都是一臉低調,對自己的付出淡化淡化再淡化,最后來一句,這是我應該做的,背景音樂里《紅旗頌》一放,這感覺才對味兒。
在這種文化熏陶下長大的俺們,來到美國的環境工作一定會經歷巨大的水土不服,因為美國人都非常會表現自己,他們的職場字典里完全沒有‘默默無聞’這四個字。虹姐曾一度很鄙視一些美國同事,動不動就跑到老板面前扯些有的沒的,例如自己做的項目遇到了什么芝麻小的問題,自己怎么想的,然后虔誠的問老板有什么更好的建議。虹姐邊側耳朵偷聽邊在心里罵娘,這點小問題自己都搞不定了,純粹耽誤老板的時間,太無能了。你看咱,石雕一樣雷打不動的干活兒,從不去打擾老板,到時候交活兒完事,多利索!要我是老板我肯定喜歡這樣的!
直到后來虹姐開始帶2個剛入職的分析員,才發現自己又圖樣圖森破,sometimes na?ve了。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分析員A跟菜市場的鮮魚似的,活蹦亂跳的,有問題就問,有新的想法也沒什么顧忌就跟我說,每天來來回回能溝通好多次。我以為我會煩,但是居然沒有,因為他每次來溝通,我都能知道他做到哪一步了,有困難能立馬幫他解決,做錯的地方立馬可以糾正,這樣他可以繼續下去,而且能感覺到他做工作的熱情,這讓我很踏實很放心。分析員B呢則是悶葫蘆型的,八棍子打不出一個P來,交給他一個工作之后,感覺他就閉關修煉去了,自己悶頭做。我以為我會享受這份清凈,但事實上我是很擔心的,擔心他到底有沒有在做,會不會做錯了但沒有意識到。最后雖然他同樣能把活兒交出來,但是我發現我更喜歡跟分析員A合作,因為他及時溝通,讓我更踏實,也讓我看到他產生的價值,我更能感受到他工作的能力和激情。
虹姐不是老板,但是這個理兒是一樣的。每個老板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以為你夜以繼日的默默耕耘老板能看到,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大多數老板的精力哪兒在你這兒啊,做不到這么火眼金睛。所以你能不能讓老板看到你創造的價值就很重要,因為你要讓老板知道你的能力,在未來升職的時候老板才會考慮提拔你。不是說出活兒不重要,而是說在出活兒的同時,咱也該花一定精力去思考如何能和老板,和團隊有效的溝通,讓他們看到自己工作的價值。
那如何有效的溝通呢?
這里虹姐又有個親身經歷想跟大家分享。虹姐剛來美國讀書的時候,曾經幫一個教授做一個研究項目。研究項目聽著挺酷的哈,其實那活兒很苦逼,就是從公司的財務報表里摘取一些數據,整理在Excel里。虹姐接到這個活兒的第一周,對美國財務報表完全不了解,而且發現不是所有公司都公布這個數據,公布的話也不是用統一的格式,虹姐在圖書館里泡了整整3天,都快找對眼兒了,才收集了不到5家公司的數據,直到和教授見面前的5分鐘還在瘋狂的找數據,想著能多找一個數就多找一個數,完全沒有過腦子應該怎么跟教授去呈現我收集的這些信息。
然后當然就悲催了。當我氣喘吁吁的坐在教授面前把收集的亂七八糟的數據丟給他的時候,教授顯然不是很滿意。我試圖跟教授解釋那些收集的細節有多繁瑣,可是由于事先完全沒有準備,說的亂七八糟,教授聽不明白,眉頭就皺的越來越緊了,完全不能理解為什么3天只出了這么點活兒。虹姐從教授辦公室出來的時候覺得很委屈,明明自己做的很努力,結果因為沒有溝通好,反而給自己落下了個沒能力沒效率的印象。
第二次再跟教授見面的時候,虹姐就學精了很多。首先,我把收集好的數據整理好,并且根據數據結果做出了一兩條總結,這樣教授一眼就能看出我收集的數據的價值;第二,我把幾個數據不明晰的公司的財務報表截取了出來,用來跟教授解釋在收集數據的時候遇到的困境,有了這些輔助的文檔,教授很清晰的就理解了我工作中的挑戰,并且給了我幾條建議。第二次談話的效果明顯好很多,原因就歸功于之前花了時間思考過如何和教授進行有效的溝通。
回到剛才的那個問題,應該怎么跟老板呈現和溝通自己的工作呢?這件事之后,虹姐總結了在溝通時應該注意的幾點:
1.事先理清思路,不要覺得是自己做的就一定能講清楚虹姐第一次跟教授見面就栽在這兒了。有童鞋說,俺英文不好,講不清楚沒辦法。這其實跟你英文有多爛一丁點兒關系都沒有。冷不丁的讓你拿中文講一個故事你還不一定能一次講清楚呢。事先捋清思路很重要。這也是為什么準備面試的時候要把自己的經歷提前說熟說順,即使那些經歷都是你親身經歷過的。其實都是一個道理。
2.要從老板的角度想什么是他最想知道的對老板最重要的信息不一定是你花時間最久的。就好像之前的例子里,虹姐花了大把時間去找那些不完整的信息,所以上來就想跟老板吐槽數據有多難找,可是老板其實最在乎的是你已經收集到的信息是什么,對項目有沒有幫助。所以要能站在老板的角度把ta最關心的事情說清楚。3.知道哪些技術細節是可以忽略的這點虹姐在跟程序猿交流的時候深有體會。作為一個編程盲,我最怕的就是程序猿開始滔滔不絕的跟我講一些技術細節,不斷的往外蹦那些我完全聽不懂的詞,到最后也沒理解ta到底想表達什么意思。很多時候我們要考慮交流對象的技術背景,省略一些沒有必要的技術細節,而是主要focus在大局和結果上,這樣的溝通反而會更有效率。
4. 如果你需要老板的幫助,要及時提出
?不要覺得尋求幫助體現了自己的無能,其實這能反映出你對工作的思考,老板也能明確的知道怎么樣才能幫到你,能幫到下屬的感覺也是很好的,老板也會更清楚你的工作進度,ta也會更放心。
5. 溝通要及時
默默耕耘是美德,但不見得是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及時溝通很重要。當然,及時溝通并不代表時時溝通,不要有問題不動腦子就問,或者5分鐘跑去煩人家一次。每個老板都有ta最舒服的溝通方式,比如虹姐的老板就是話嘮型,一天沒人理他他能跑出去挖個地洞把想說的話吐出去那種。對付這種老板一天多次口頭溝通就可以;有些老板不喜歡當面不斷被人打擾,但是郵件溝通效率更高,那就可以一天用郵件溝通一次。總之,根據你老板的風格掌握一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