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鬧的年關即將過完了,有不少人已經陸陸續續的回到了工作崗位上,我也是一樣,渾渾噩噩的過了一周,似乎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工作狀態。這一個年關,除了吃喝玩樂,消磨時間,也沒有什么收獲。同學聚會多于家庭聚餐,和家人的陪伴也并沒有預期的那么多。持續慵懶的狀態導致了不想上班。
這大概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
很多人都是不想上班的。上班,很大程度上是養家糊口的途徑,能在其中得到樂趣的實在是不多。也許小城市還好些,北上廣就更是悲催了。雖然擁有著豐富的競爭資源和良好的發展環境,但是競爭的壓力也實在是巨大的。買房,教育,都是一系列的現實問題。
對很多人來說,上班已經是迫不得已,因為沒有經濟來源。老一輩的人很看不慣現在的年輕人對待工作的方式,嫌棄他們懶惰,不思進取,不夠勤奮,但是年輕人頻繁的加班卻不一定能換來應得的報酬,并伴隨著損失健康的代價。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逃避,抱怨,不滿,消極,極端的會辭職在家,有的會繼續互聯網創業,有的干脆就無所事事,賦閑在家,而像富士康那種放棄生命的,不止是讓人覺得可惜,更覺得心酸。他們是真的在工作中看不到盡頭,上班已經上到了絕望。
日本的上班族就很悲壯。我們以前曾經在電視中看到過,日本人在坐地鐵上班的路上,臉貼著車窗睡著的場景。他們幾乎早晨五點鐘就開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一直會持續到深夜,而到處都可以看到日本人就地休息的場景,可見日本上班一族的辛勞。
有些日本人在下班后會去休閑場所釋放壓力,醉酒的比較多一些,然后第二天又會像往常一樣去工作。
有的也會出現一種奇葩現象。
比如日劇里《賣房子的女人》中,由于男主角在工作中的人際關系不和,就辭職不干了,每天宅在家里的二樓,也不與父母交流,多少年都沒有出過門,只在吃飯的時候給母親發一條簡訊。年邁的父母沒有辦法,只好決定賣掉房子,換成簡陋一些的房屋居住,為的是將剩下的錢留給兒子,即便等父母都不在了,那些錢也能夠維持他的生活,不工作也不至于餓死。
這其實算是非常極端的事情,更是一種病態,不單是涉及到社會問題,也有心理問題。
由此想到了遠古時代的穴居動物,穴居就代表著他們沒有社會關系,沒有交流,同時也代表著避免傷害,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就好比電影中的那個男主角,據資料上記載,人類穴居的時期要長于人類文明的時間,而他們是沒有工作這一說法的,工作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其實,人類身上或多或少的還殘留著遠古時代的積習,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就會展現出來。
在古希臘,也有這樣的一種派別。他們是哲學系的一個分支,稱作犬儒。他們的信念就是不需要任何的物質上的享受,每天生活在木桶里,只要不餓死就好,他們強調的是個人精神自由。輕視社會的一切規章習俗。
我們倒是達不到這樣另類的境界,但是上班面臨的現實的問題還是存在的。
其實,我們應該要先知道,到底我們是不想工作,還是不想上班。
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大吃苦了,比起從前的人們,他們更安于現狀。
其實這樣的背后也是有社會因素的。
過去的年代,人們普遍生活貧窮,都生活在貧乏的社會。貧乏應該有其一定的意義。物質的匱乏會讓人們追求精神上的生活層次,每個人的讀書機會都很少,工作更是一種奢求。沒有互聯網,沒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所以,從前的人們一旦得到了一份工作,便會格外珍惜,不僅僅擺脫了種地的生活,人生也似乎有了新的方向。
但如今卻沒有那么簡單。
我們從互聯網時代,迅速的捕捉信息,這個社會給了我們相同的價值觀和生存體系,我們很容易看到各個階層的生活狀態,我們也知道了自己想達到的層次。可是在年輕人真正踏入社會以后,才發現,原來的階層很難突破,年輕人奮斗的意義已經不如從前,他們的工作成本更高,而回報卻機會渺茫。這是個拼爹拼錢的社會,不停地進取和加班,卻依然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買不起房,落不下根,由此就會變的焦慮,迷茫和困惑,于是便有了抱怨和情緒的不安,煩躁。
尤其對于來自農村的一部分人,他們沒有太多的家庭背景和社會教育,社會經驗也不多,他們對工作的選擇真的很少,其實,現實社會存在的一個假象是,似乎有很多選擇工作的機會,但其實并沒有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
東方社會就是這樣的等級社會,超越階層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每個人彼此都可以取而代之。
其實,不想上班的背后,是想要更好的更優質的生活。我們畢竟還年輕,還有追求,還有不滿足的現狀和欲望,可是又心有不甘。很少有人能做到馬賽爾·杜尚那樣的與世無爭的境地,他雖然在西方的藝壇有一定的造詣,他著名的小便池送展的作品《泉》震驚國際,但他的理念是“重視呼吸勝于生活”,他本人主張不需要太多的物質需要,幾乎每天都在下國際象棋,很少有作品問世,更多的是遵循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
有的人,不想上班,也不乏他們的懶惰。再好的工作,也有不勤奮的員工。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把螞蟻分類,將它們分為勤快的和不勤快的。無論怎么細小分組,總能分出不勤快的螞蟻。放在人類身上同樣適用。
如果我們多些實力,少些抱怨,定位好自己的能力與地位,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培養些興趣愛好,少些攀比之心,我們的生活還是很美好的。有句話不是總在提起:生活不光只有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們無法如弘一法師般超然脫俗,但我們還是要珍惜眼前的生活。
其實,不想工作的嘮叨背后,就是兩個字: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