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6年),號易安居士,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著名學者李格非之女。宋代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其詞作獨步一時,被譽為“詞家一大宗”。
李清照生于書香門第,家境優裕,加上家中藏書甚豐,她自小打下了扎實的文字基礎。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又共同致力于金石學的研究,所以她是宋朝乃至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才女。除了通曉書畫、金石,她最擅長的還是詩詞。
她的作品以金兵入據中原分為兩個階段。前期多描寫閨情相思和閑適生活,也有歌詠自然風景的佳作,詞風活潑俊秀,明白如話;后期則更多描寫國破家亡的離亂生活,抒發傷時念舊和去國懷鄉的濃重哀愁,詞風沉郁,情調傷感。后人有《漱玉詞》輯本傳世。
對女性,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恪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審美標準,然而社會壓制和輿論非議,終究掩蓋不住少數女性的璀璨光芒。她們不僅智慧過人,才華橫溢,而且往往表現出不讓須眉的勇氣和膽量。
但如果單論才情和文章,李清照無疑是千古以來的No.1。
或許她沒有卓文君浪漫夜奔和當壚賣酒般的瀟灑,缺少蔡文姬《胡笳十八拍》那種“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的音樂造詣,也可能不具備班昭續寫《漢書》、編撰《七戒》的嚴謹恭良,她卻以冠絕古今的詩詞才情,力壓群芳,不輸男兒,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甚至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
我腦海中無數次想象勾勒過李清照的形象。
纖瘦的身形;薄敷脂粉的臉上,五官端正,輪廓分明;一雙并不大的眼睛隨著歲月的流逝,相繼閃發出活潑、睿智、多情和憂郁的神色。她應該算不得美人,更談不上嫵媚,但舉手投足間自有一種雍容的氣質,清麗娟秀中蘊育著別樣的風情。腹有詩書氣自華,用在她身上太合適了。
還有她的名字,看似平凡普通,卻擲地有聲,錚錚作響。怪不得她不只會柔軟地相思,嬌嗔地埋怨,她還有一般女性不具備的堅韌和豪放。
她的很多作品被現代女子演繹傳唱,大多表現得哀怨低回凄惻憂傷,獨獨少了些清照式相思的閑愁,少了她隱藏在骨子里的反叛、勇敢和堅強。
事實上,她們大多讀錯了她。接下來,讓我們通過一闋闋雋永優美的作品,與她展開一次心靈對話。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單調三十三字,共七句,五仄一疊韻。
詞意:
常常記得泛舟清溪荷塘的那次。
當時夕陽西下,我在溪亭獨自小酌,酒酣興盡駕舟返回時,恍惚間不辨歸途,不知不覺誤入了藕花深處。歸心漸切,我努力劃呀劃,誰知驚起了一群棲息在沙灘上的鷗鷺。
小令寫得清新明快簡練生動,傳神地再現了詞人少女時代活潑俏皮的一幕,體現出作者昔日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少女情懷,讓人回味之余油然而生蕩舟藕叢、沉醉不歸的沖動。
可以想見,李清照的童年和少年時光是幸福無憂的。過人的天賦、家學的滋養,以及血液里天生流淌的抗爭因子使她從小就有別于普通的女孩。
在我心中,她既有大家閨秀的優雅高貴,又有小家碧玉的溫婉嬌羞,更重要的是,她還兼有機靈大膽的性格。否則,她也不會獨自一人踏春郊游、蕩舟荷叢,在溪亭獨酌至日暮,才匆忙“爭渡”返回。? ? ? ? ? ? ? ? ? ? ? ? ? ? ? ?
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蹴(cù):踢,踏。這里是蕩足的意思。慵整:懶整。襪刬(chǎn):只穿襪子行走。
詞意:
蕩完秋千,她慵懶地舒緩一下纖細的小手。身旁,疏落清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身上,單薄的羅衣被滲出的香汗沾透。
突然有客人前來,她驚羞之下慌得顧不上穿鞋抽身就走,金釵也在急走中滑落。走到門口,忍不住回眸偷覷,卻順手摘下一顆青梅,故作姿態地邊看邊嗅。
全詞語言質樸無華,風格活潑秀麗,節奏輕松明快,短短四十一個字,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天真無邪、調皮可愛又略帶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謂妙筆生花,當真出手不凡。
如果說《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憶昔懷舊之作,那么這闋《點絳唇》應該是她與那位陌生來客不期而遇后的即興抒懷,也就是說她正處妙齡豆蔻,屬于情犢初開芳心懷春的美好年華。大概十五六歲吧,卻能寫出如此雄奇瑰麗之文,底蘊之厚,下限之高,可見一斑了。
早春的一個清晨,零星的花朵上綴滿了滾圓剔透的露珠。只見小院深處羅衣輕飏,有位妙齡少女正如燕子般上下飛舞。稍傾,她從蔥郁的花木深處走出,嬌柔無力地挼搓著一雙小手,而身上的薄衣被微微沁出的汗珠濕透了。小令沒有少女蕩秋千的筆墨描寫,但一句“蹴罷秋千”已然對“羅衣輕飏、上下飛舞”作了最好注釋。
上片以靜襯動,以花喻人,含蓄地烘托出人物的嬌美風貌,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少女蕩完秋千后的姿態神色。就在少女累得不愿動彈之時,突然一個不速之客闖進了她的世界。驚羞萬分的她,來不及穿鞋,顧不得金釵落地,低著頭,在慌亂中奪路而逃。走近門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促使她回過頭來,想看看這位年青的后生是否俊美。
乍辦?只能返身佯裝折梅,在附身嗅梅的同時,用眼角偷覷著,一回,兩回。
下片寫片刻之間曲折多變的動作,寥寥數語,卻把少女那種驚慌、羞怯、好奇甚至些許愛戀的心理活動描繪得栩栩如生。
我想,或許正是這一次的花園邂逅,讓李清照純真歡樂的少女時代戛然而止,曾經無拘無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她那一剎那的回眸,勾住了那位年青后生的眼,也將自己一世的情深深陷了進去。
他就是趙明誠,一個讓她獨抱濃愁夜剪燈花日思夜想卻又半路把她拋下的男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