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程序猿,竟然要說寫字這個事,我的字不算難看,也不算好看(其實自己想說好看,但是為了表示臉沒那么大,就客氣一下,但是已經說出來了,可能臉還是比較大)從何說起呢?最初其實是想說說為什么人們漸漸的得了“提筆忘字”癥,包括我自己也是,每天做著編碼工作(搬磚而已),突然拿起筆,不知從何下筆,甚至有時候覺得握著筆的感覺有些陌生。
記得小學語文考試還要考考筆順之類的,現在不要說筆順了,對于字最大印象莫過于拼音輸入法打出來后能找到正確的那個字而已。以現在的常人打字速度,每分鐘20個漢字左右,加上糾錯拼音以及選擇上花的時間,人們在一個字上面也就停留1s?1s興許都不到。瞬間覺得文字作為信息的最基本的載體,被如此冷落忽視,上古倉頡費這么大力氣造的字,丫的就給忘了,似乎有些不夠意思啊。
還是說有了計算機,有了鍵盤就該拋棄筆和紙么?在紅帽工作的時候我自己盡量保持著能電子文本話的就不用筆和紙,然而這是公司文化的綠色理念。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種辦公軟件和工具的涌現,很多人拋棄了傳統的筆和紙,大部分人寫字像涂鴉一樣,不說字體,基本的工整也難以做到。在工作當中,只有電腦技能才是最高效,最便捷的么?這有點說遠了,換個角度當自己面臨一個不得不用筆和紙的情況的時候,是不是能瀟灑的寫下自己滿意的字呢?當開會需要自己在白板上書寫的時候,會不會有些尷尬,不舍落筆?當需要自己簽字的時候,是否覺得只是一個形式?
我自己的字沒有很好,但是還算工整,得益父母小時候的引導。但是小時候常常想,為什么要練字呢?寫出來能看懂就可以了啊。最近很火的一本書《人類簡史》,翻看之余,感嘆到人類這樣杰出的靈長類動物,靈巧的雙手無可替代,我們的雙手可以用小提琴演奏美妙的音樂,可以雕刻惟妙惟肖精妙絕倫的微雕,可以制作精密的儀器,這些東西機器都能做到,但是音響中再美的樂曲也是人類演奏的copy,再精美的機器雕刻最早也出自我們的雙手,再精密的儀器最早也由人打造,我們的雙手不單單是靈活的肢體,還是我們思想的延伸,依靠著我們強大的創造力,雙手的地位無可替代。
現在人們追求的所謂工匠精神,某種程度也是對我們雙手的控制能力的極致追求的體現。電影《雙狙人》中有一個鏡頭,是貝林格在摩去手指的死皮,有些記不清了,也可能是按摩手指,他是為了讓手指保持高度的靈敏度,能更好的把控槍械,或許也就是這樣對手的要求,才能做到“一粒子彈,一條人命”。對于普通人來說,練字恰恰是對我們雙手的最簡單有效的鍛煉。常說見字如見人,一方面可以看出一個人對待一筆一劃的態度,一方面可以從字的結構體會人的性格,要是具體的說不上來,似乎覺得有些玄了,這方面就見仁見智了吧。
從強度上來說,程序猿的雙手的鍛煉絕非一般的職業可比了,我自己電腦一直用"WhatPulse"進行著統計,粗略一看,每天敲擊鍵盤的次數在20,000次左右,簡單看做平均值,那么一周五天就敲擊鍵盤100,000次,一個月400,000次。。。心疼啊,鍵盤也是錢啊T_T,不過話說回來,每個程序猿都知道,程序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不單單是苦逼勞動,真正有意義的程序和好的產品需要我們投入大量的心思進行研究探討,編碼只是一個實現的過程。
(說半天,丫的和練字有毛關系……)呵呵噠,我也不知道有毛關系,不過就目前而言練字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好處:
- 看著寫出工整的字舒服,就好像不斷追求編輯器中的字體看著是否滿意一個感覺,這樣說的話作為程序猿的你不該練字么?
- 保持思路清晰,有時候會議或者聽課的時候的做記錄,寫字速度是跟不上的,需要自己進行提煉,精簡,這樣保持注意力集中,效果反而很好
- 讓自己覺得似乎自己有了一個略文藝的愛好,練練字可以裝裝很有文化的樣子。。。
好吧,對于自己其實沒有很多好處,但是足矣,古人有“一字千金”,我不想讓自己的筆尖流出的是一毛錢(起碼得兩毛錢啊。。。),更重要的是當自己真正拿著筆,認真練字的時候,專注的感覺更容易讓自己思考,這可能才是我們手指該有的美感,而不是每天機械的在鍵盤上跳舞,至少寫字不會讓我得鼠標手啊:)
總之,沒事的時候寫寫字吧……
不然……
鋼-筆-都-不-出-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