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埋頭工作,微信來了消息,點開一看,是A君發了個鏈接。
掃了一遍文章,說的是男主人公自認為是個正直的人,他好心的幫人指出或阻止他認為是‘錯’的行為,卻遭人怨恨,以至于被人評價‘人品差’,為此相當煩悶不解。這種鏈接文章我沒啥興趣,只看到一個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人,在高聲宣揚自己所作所為,順便再批判那些所謂不道德的人或行為。看完后,我關了微信窗口繼續做事。
A君又發了條信息:你覺的如何?
我不以為然回道:這不是人品差,分明是人緣差嘛。
A君說,他與文中的人相似,在生活中也被人如此評價。
我略感詫異,一個算是小有成就的前輩居然這樣給自己貼標簽?我放下手頭事又把文章再看了一遍,陪他聊了起來。
文中的人特別強調從六七歲開始,他為了守護麥苗不讓同學抄近道走小路與同學起了沖突;中學時上臺講話懷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情,當眾點名批評了某個不上進的同學,被同學借故毆打;工作后因看不慣女同事成天花枝招展,認為她不顧家遲早要離婚而最后真的離婚等等事件,讓我真為此人的處世態度捏了把汗。
年紀小,不顧他人感受說些自己想說的話、做些自己想做的事尚能理解。可成年了依然我行我素,用自己所謂的道德準則來批判世人,逮著人家缺點必定來一番義正辭嚴的指責,還自詡為正直之人!汗~
可A君不這么認同,他認為此人是現在這個環境里少有能堅持對的人。
何為對錯?
我認為一件事不能簡單的以‘對錯’來下結論,比如,你要守護麥苗這個行為當然是好的,可是為了這個‘對’,你阻攔了大家回家的路,影響了人家正常出行,這行為還對么?而且給自己貼上正直的標簽,這種行為本身就讓人質疑。
A君突然來了句:你再看一遍,我覺得文章是表現他的苦惱,世人價值觀像你一樣不清,好壞不分,你的狀態正是他的苦惱。
這話頓時讓我懵圈了,我們只是在討論事件的不同看法。我只不過是不認同他以對錯來簡單的評定一件事或一個人,就被貼上了價值觀不清、好壞不分的標簽,餓勒個去~~
A君在問完‘你批評過你認為錯的事嗎’的問題后,又蹦出了‘你心中有想過民族利益嗎’、‘想過為別人好嗎’、‘你就不怕自己的子孫后代被人欺負,國家被人侵略嗎’的問題,讓我一時瞠目,這話扯得有些莫名其妙了,但還是回了話:無論啥時,顧好自己,對自己負責便是維護民族利益的根基。
A君痛心疾首:
唉!你這種態度!不說了,再說就該罵人了!你都不愿成為人上人,我又為你瞎操心什么!一個人的信仰缺失,工作也出不了好成績!
┗|`O′|┛ 嗷~~俺那顆被叨逼叨直戳的小心臟終于受不了,爆發了!敲著鍵盤迅速回道:我尊重你的信仰、你的人生經歷,你可以不認同我的處世態度,但也不要隨意去詆毀一個人的品性,我們的價值觀不同,這個話題不能再繼續了,否則傷情。
退出微信結束與此人的對話,我的情緒卻一時難以平復。
當然,咱可不是神,是有七情六欲的人,只是因為不認同他的觀點,就被莫名其名的貼上一堆標簽,不生氣才怪!咱要不要成為人上人跟他有關系么?每個人追求的生活不同,你愿走你的陽光大道,就去吧!何必非得把人家從獨木橋上拽走?難不成走獨木橋就是錯?你怎么可以肯定你眼中的美景就不是人家眼中的殘桓斷壁?
你為了表現你的正直,叭拉叭拉說了一堆憂國憂民高大上的話,敢問先生您行動了不?
總有這么一些人,總喜歡把自己的觀點、信仰、思想強于別人頭上,若是別人不認同,便是墮落、信仰缺失、沒有是非觀。
關于正直,咱雖不才卻是這么理解:在威逼利誘下,依然敢做敢為,堅持正道,對于自己的錯誤敢于承擔后果,并且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
當然,這個信念必須是建立在三觀正常的前提下。要想三觀正常,那肯定是有個世界觀為基礎。在正常生活中,人必須要有理性認識,通過不斷的實踐,形成對世界的認識和看法。而人的理性認識則是在環境的耳濡目染和教育學習中一點一滴形成,逐漸提高。
不同的環境和教育造就了不同的生活風俗習慣,三觀也會有差異。人無完人,從出身到老,身上的缺點直到你進棺材那一刻,才會跟著你一塊灰飛煙滅。在面對這些差異和缺點時,我們都要用理性的一面去看待它。
你可以看不慣、善意提醒,又或者可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可以不屑,嗤之以鼻,并且嘲諷幾句。但是記住了,你針對的一定是某個行為或者某個事件,而不是一個人!
當你覺得你有理,以咄咄逼人之態用這些差異和缺點為理由去攻擊別人,還自認為是在規勸、諄諄教誨時,我只能這么說,你的大腦缺了根筋,是那根可以撐起整個世界,讓它變得秩序井然的重要根基!
把一件事或一個人直接用對與錯、好與壞來評定,本身就是一個很狹隘、不夠理性的行為。大千世界,人世百態,所有的事物若是都可以這么簡單的來劃界,那這世界必定沒有現在的精彩,也失去了讓人向往的神秘感。
如此硬生生的把所有東西分成非黑即白,并把敢于指出黑這種行為定義為正直,恕我愚鈍,實在無法理解哎。
所以,收好你的‘正直’吧,不要隨意潑灑,本人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