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想變成著名的作家、詩人、畫家、歌手等,可是為什么?因為我們對自己眼前所做的事都不喜歡。如果你真的愛唱歌、畫畫、寫詩,你就不會去考慮出不出名的問題。我們把當下視為通往某個結果的工具,于是當下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當某個經驗出現時,我們要徹底而深刻地去完成它;要思考它,深入地感覺它,覺知其中的苦和樂,以及對它的批判和認同。只有當經驗徹底完成了,心智才能更新。我們必須在一天中過完四季:要敏銳地去覺知,去經驗,去了解,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系和隱藏和線索。
就像我的一天,每天早上當我起來以后,我都在被時間推著往前走,如果起床時間晚了,就要首先滿足胃和口腔的需求,咖啡、早餐、水果,讓胃和心都得到滿足,但是已經很難自動產生感激之心,心靈已經自動把已經擁有的一切都當做生活的底線。仿佛我現在的生活就是最低標準,我只能擁有更多。胃口滿足之后,更多的欲望就會張開大嘴,金錢、夸耀、刺激、驚喜、無須努力的歡樂......讓.生活更容易一些吧,心底和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在呼喚。接著,我開始與人打交道,假如我有魔法,我可能會讓每一個出現在我面前的人擁有一雙我自己的眼睛,這雙眼睛只看得見我的優點,而且對我的喜好、偏見、思維方式無比了解,這樣我和他們打起交道來就會毫不費力。最好讓我不喜歡的特質統統消失吧,有些缺點長在自己身上根本看不見,但是去了別人那里就會特別顯眼,比如今天我跟男朋友抱怨,他對雙十二記得比我的生日還要清楚。然后他回我,我生日那天你怎么也不記得了?我想了想,然后用了一秒鐘原諒了自己,但是還是繼續記恨他。我的思維、情緒、感情都是為了那個需求愛、需求重視、擁有一切人類的動物本性的那個自我而存在的,我浪擲時間,又用自己的焦慮懲罰別人,我沒有好好地用心地去看過周圍的人,盡管我明明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卻不能投入自己去經驗。說到底,我還是沉醉在自我為中心的世界里,沒有辦法擴大自我邊界,就沒有辦法好好去感受每個當下的全部。
在我的心底有一個巨大的空洞,一個需要完美的物質、完美的思想、完美的解釋、完美的一切填滿的空洞,是這個空洞吞噬了我的每一個當下,每一個不完美的當下,我把每一個當下當做工具,并把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當做工具,去填滿那個虛幻的至死都不可能完成的空洞。什么時候我才能學會贊美和感恩身邊出現的一切,感恩自己被賜予的生命,并學會珍惜每一個當下,珍惜每一個瞬間的自己,珍惜每一個瞬間的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