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晚終于抽空看完了《雪國列車》這部久負盛名的電影,一時間心情竟沒有辦法平息下來。這是一部具有厚重感的商業片,其內涵深刻,表現的主題宏大,同時,將所有僅存的人類設定在一列行駛的列車上的故事構想也人感嘆小說原作者的構想之奇特。我試著以自己觀影視角,用關鍵詞歸納的方式對電影所要表現出的主題進行了簡單思考。
? ? ? ?1.革命
? ? ? ? 馬克思對于革命的定義在于“推翻舊的政權,打破新的關系。”電影中男主人公柯蒂斯帶領著車廂最末尾的人(社會階級最低)開展了一場搶奪引擎的斗爭,大家都能看出這是對于歷史上各類革命的隱喻,引擎則代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及財富,人類幾千年的革命史其實都濃縮進了這短短的一列車廂里罷了。最耐人尋味的是,如果結尾男主人沒有良心發現,那么他將作為新的統治者而存在,有些人將獲得資源,另一些依舊會待在車廂底部,難道這不是一種對于歷史的諷刺嗎?
? ? ? ?2.命運
? ? ? ?電影中,有些乘客在車廂的末尾,過著陰郁,擁擠,貧乏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在車廂的前部,享受著無盡的資源,開著徹夜不停的party, 電影反復出現的那句臺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電影中,這樣的位置取決于你上車時手中握有的車票,然而真實的生活中呢?電影也給出了答案,那個叫做命運的東西,看不見又摸不著卻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命運是否能真的被改變,其實算的上一個哲學命題,如果試圖從電影中尋找答案的話,我想從主人公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但卻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 ? ? ? ?
? ? ? ? 3.人性
? ? ? ?其實整部影片最吸引我的是關于人性的描述,電影中出現的所有人,性格都是復雜的,男主人公一邊是領導同伴革命的英雄,一邊又是曾經殺人食肉的惡人;列車的締造者維爾福德,一邊是拯救了全人類的救世主,另一邊有為了控制人口而親自挑動階級爭斗;吉列姆老人一邊是舍棄自己胳膊救人的長者,一邊又是與維爾福德勾結策劃陰謀的背叛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物都是復雜而多變的。男主人柯蒂斯在革命成功后一度想接替曾經的維爾福德,成為所有資源的掌控者。只是在看到好友的孩子被迫做著苦工時才幡然悔悟。他的內心是變化的,是有著斗爭著。是的,他的時而善良時而邪惡才符合人性的特點,也正因為他動搖過,自私過,恐懼過,才最終讓他的舍身行為更加高尚。只有經歷了所有的邪惡還依舊相信善良的人才是真正偉大的。
? ? ? ? 4.救贖
? ? ? ?如果要只選擇一個詞來描述這部影片,那么我一定會選擇“救贖”,男主人在影片的結尾,為了救好友的孩子,用自己的手臂阻止了引擎的運轉,其實只是完成了一場對于自我的救贖,在末尾車廂中大家都貢獻出自己的胳膊或腿來給大家食用時,他膽怯了,這也讓他在影片結尾的行為成為了一場自我的救贖,在經歷了陰謀,邪惡,瘋狂,屠殺后,他還是選擇了用自己的身軀保護了兩個孩子。正如我題目中說的那樣,整部影片善與惡的不斷交織,才成就了這樣一場史詩般的故事。
? ? ? ?一直以來,我認為好的電影都是要反映真實的生活或歷史,同時能帶給人深刻思考,《雪國列車》毫無疑問地做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