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多說幣粉絲群的A力對本文有重大貢獻,轉載需注明原作者。
走過最深的路就是莊家套路
FT幣是某交易所的代幣,號稱交易挖礦模式,說cx比較直白,實際上都應歸類到龐氏。騙局暫時不敢定論,畢竟還沒跑路不是。
在這個模式里,需要有更多的人來進行刷量保證分紅,一旦沒有更多人交易或者沒有更多人刷單,分紅就會消失。所以,底層大量用戶刷單,來保證前期投資人的收益這種模式,是明顯的金字塔結構。挖礦,只是一個幌子。而這種模式并不是首創,幣圈曾經有過這種模式玩崩盤的交易所。
所謂的FT持續上漲機制就更令人懷疑,白皮書設計的機制乍看之下是沒問題,但沒有任何技術細節披露,只有一個朦朧的概念和噱頭。顯而易見的是,這不是挖礦,這只是交易,是完全兩個領域。為了無效交易而進行的交易算什么,鼓勵數據作假,虛假繁榮么?
作為進場用戶,我拿真金白銀進去投入,過程中換回來FT籌碼,最終捧紅的是早期手握低價籌碼的投資人,也是金字塔的上層。
這種模式要想成功需要兩個基礎,第一,持續有天量的用戶進來進行真實交易。第二,持續刷量的用戶,返還的FT和你得到的分紅能夠覆蓋掉你刷量所付出的成本。這兩個基礎,也構成了旁氏騙局的典型特征,因為基礎條件是不可能滿足的。其一,用戶總量有限,其二,金融市場具有負和特性,不管盈虧,交易所是要掙錢的。所以,無論怎么包裝,這些本質并沒有改變。
想想刷單的過程,你每刷一單就有20%手續費是直接給交易所的,其實這部分是變相扔到FT的溢價里了,一旦FT價格掉下來,刷的越多虧得越多。事實上你給予交易所的并不是20%。而是20%+49%*80%(間接部分)。因為原始籌碼每天都在解鎖。在這個基礎上,想要維持ft持續上漲,對莊家來說,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當然,極端情況不會出現的那么快,因為幸存者偏差告訴我們,我們都不會認為自己是接盤的最后一棒。
交易所能不能起來,根本上是靠真實用戶的真實交易,量越大就越牛逼,沒有新用戶入場并真實交易,FT這樣的平臺就只是一個熱點,套牢是必然的。人家私募幾十倍,放出來就砸盤,放出來就砸盤,才沒情懷,也不需要費勁去刷量分那個紅,這事你設身處地問自己就行了,翻了50倍你是賣還是持著當信仰?同時,這事毫無壁壘,隨便抄襲,抄的多了,會加快這個邏輯的崩盤。一旦恐慌性拋盤出現,交易所擠兌過后,一切都將歸零。你惦記交易所的分紅,萬一交易所惦記的是你的本金怎么辦。
白皮書里還有一點令人細思極恐,該交易所是中心化的交易所,但卻號稱要用去中心化的社群組織經營。什么意思?連責任主體都沒了??萬一出事了找誰?怪社群嗎?
結論:營銷手段冷啟動沒毛病,一波熱點拉點流量過來,如果還有更多的套路就能玩下去。如果只是這樣簡單的拉人頭,會隨著私募不斷的釋放不停地砸低FT價格,造成惡性的連鎖反應。最終崩盤只需要一天。作為普通投資人來講,我也想不明白交易所還能靠什么手段來綁定用戶,畢竟前期分紅這么高,后期效應跟不上,這種落差都會導致流失。
姑且觀望吧。
希多說幣粉絲群的A力對本文有重大貢獻,轉載需注明原作者。